房山区2015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试题
高三数学(理科)
考
生
须知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
2. 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直接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按学校要求自己保存好。
第I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直接涂在答题卡上。
1. 已知集合 , ,则 为( )
A.
B.
C.
D.
2.双曲线 的实轴长是虚轴长的2倍,则 =( )
A.4 B.2 C.
D.
3. 设变量 、 满足约束条件 ,则目标函数 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4.从 名学生中选出 名分别参加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竞赛,其中学生甲不参加物理、化学竞赛,则不同的参赛方案种数为( )
A.
B.
C.
D.
5. 已知二次函数 ,则“ ”是“函数 在 上为增函数”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一个棱长为 的正方体沿其棱的中点截去部分后所得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B.
C.
D.
7.向量 , ,若 与 的夹角等于 ,则 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8.一个人骑车以 米/秒的速度匀速追赶停在交通信号灯前的汽车,当他离汽车 米时,交通信号灯由红变绿,汽车开始做变速直线行驶(汽车与人的前进方向相同),若汽车在时刻 的速度 米/秒,那么此人( )
A.可在 秒内追上汽车
B.不能追上汽车,但其间最近距离为16米
C.不能追上汽车,但其间最近距离为 米
D.不能追上汽车,但其间最近距离为 米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11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9.已知复数 满足 ,则复数 .
10.执行如下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 的值为8,则输出 的值为 .
11.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边长为 的
大正方形,若直角三角形中较小的锐角 ,现在向该正方形区域内随机地
投掷一支飞镖,飞镖落在小正方形内的概率是 .
12.如图所示,圆 的割线 交圆 于 、 两点,割线 经过圆心.
已知 , , .则圆 的半径 .
13.已知直线 过点 ,且与 轴、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 两点, 为坐标原点,则 面积的最小值为 ,此时,直线 的方程为 .
14.已知函数 是 上的偶函数,对 ,都有 成立.当 , ,且 时,都有 ,给出下列命题:(1) ;(2)直线 是函数 图象的一条对称轴;(3)函数 在 上有四个零点;(4) .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 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5.(本小题共13分)
已知函数 .
(Ⅰ)求 的单调递增区间;
(Ⅱ)在△ 中,三个内角 的对边分别为 ,已知 ,且△ 外接圆的半径为 ,求 的值.
16.(本小题共13分)
为了解今年某校高三毕业班报考飞行员学生的体重情况,将所得的数据整理后,画出了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已知图中从左到右的前 组的频率之比为 , 其中第 组的频数为 .
(Ⅰ)求该校报考飞行员的总人数;
(Ⅱ) 以这所学校的样本数据来估计全省的总体数据,若从全省报考飞行员的同学中(人数很多)任选三人,设 表示体重超过 公斤的学生人数,求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17.(本小题共14分)
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中, ⊥平面 , ⊥平面ABC,
,且 , 是 的中点.
(Ⅰ)求证: ⊥ ;
(Ⅱ)求平面 与平面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Ⅲ)在棱 上是否存在一点 ,使得直线 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 .若存在,指出点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8.(本小题共13分)
已知 ,其中 .
(Ⅰ)若函数 在点 处切线斜率为 ,求 的值;
(Ⅱ)求 的单调区间;
(Ⅲ)若 在 上的最大值是 ,求 的取值范围.
19.(本小题共14分)
动点 到定点 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 的距离之比为 .
(Ⅰ) 求动点 的轨迹 的方程;
(Ⅱ) 已知定点 , ,动点 在直线 上,作直线 与轨迹 的另一个交点为 ,作直线 与轨迹 的另一个交点为 ,证明: 三点共线.
20.(本小题共13分)
下表给出一个“等差数阵”:
4 7 ( ) ( ) ( ) …
…
7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中每行、每列都是等差数列, 表示位于第 行第 列的数.
(I)写出 的值;
(II)写出 的计算公式;
(III)证明:正整数 在该等差数阵中的充要条件是 可以分解成两个不是 的正整数之积..
房山区2015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试题
高三数学(理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A B C B D A D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30分)
9. ; 10. 8; 11. ; 12. 8 ; 13. ;
14. (1)(2)(4)
三、解答题(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或证明过程。共80分)
15. (本小题共13分)
解:(Ⅰ)∵ ………………2分
= ………………3分
由 Z)得, Z) 5分
∴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Z) ………………7分
(Ⅱ)∵ , ,
于是
∴ ………………10分
∵ 外接圆的半径为
由正弦定理 ,得
, ………………13分
16.(本小题共13分)
解:(I)设报考飞行员的人数为 ,前三小组的频率分别为 ,则由条件可得:
解得,
又因为 故 ………………5分
(II)由(I)可得,一个报考学生体重超过60公斤的概率为
,
∴随机变量 的分布列为:
则 ,或 .
………………13分
17.(本小题共14分)
(I)证明: 是 的中点 .
又 平面 , .
平面
∴ ………………4分
(Ⅱ)以 为原点,分别以 , 为x,y轴,如图建立坐标系 ,
则
设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则
取 所以
设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则
取 ,所以
所以平面 与平面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 ………………9分
(Ⅲ)设 且 ,
若直线 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 ,则
解得: ,所以符合条件的点 存在,为棱 的中点. ………………14分
18.(本小题共13分)
解:(Ⅰ)由题意得f ′(x)=-ax2-a-1xx+1,x∈(-1,+∞),
由f ′(3)=0⇒a=14. ………………3分
(Ⅱ)令f ′(x)=0⇒x1=0,x2=1a-1,
①当0<a<1时,x1<x2,
f(x)与f ′(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1,0) 0 (0,1a-1)
1a-1
(1a-1,+∞)
f ′(x) - 0 + 0 -
f(x)
f(0)
f(1a-1)
∴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0,1a-1),
f(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1,0)和(1a-1,+∞);
②当a=1时,f(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1,+∞);
③当a>1时,-1<x2<0
f(x)与f ′(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1,1a-1)
1a-1
(1a-1,0)
0 (0,+∞)
f ′(x) - 0 + 0 -
f(x)
f(1a-1)
f(0)
∴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a-1,0),
f(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1,1a-1)和(0,+∞).
综上,当0<a<1时,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0,1a-1).
f(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1,0),(1a-1,+∞),
当a>1,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a-1,0).
f(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1,1a-1),(0,+∞).
当a=1时,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1,+∞). ………………9分
(Ⅲ)由(Ⅱ)可知
当0<a<1时,f(x)在(0,+∞)的最大值是f(1a-1),
但f(1a-1)>f(0)=0,所以0<a<1不合题意,
当a≥1时,f(x)在(0,+∞)上单调递减,
由f(x)≤f(0)可得f(x)在[0,+∞)上的最大值为f(0)=0,符合题意,
∴f(x)在[0,+∞)上的最大值为0时,a的取值范围是a≥1. ………………13分
19.(本小题共14分)
解: (Ⅰ)由题意得 , ………………2分
化简并整理,得 .
所以动点 的轨迹 的方程为椭圆 . ………………5分
(Ⅱ)当 时,点 重合,点 重合,
三点共线. ………7分
当 时
根据题意:
由
消元得:
整理得:
该方程有一根为 另一根为 ,根据韦达定理,
由
消元得:
整理得:
该方程有一根为 另一根为 ,根据韦达定理,
当 时,由
得: , 三点共线;
当 时, ,
;
, 三点共线.
综上,命题恒成立. ………………14分
20.(本小题共13分)
(I)解:a45=49. ………………3分
(II)解:该等差数阵的第一行是首项为4,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a1j=4+3(j-1),第二行是首项为7,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a2j=7+5(j-1),
……
第i行是首项为4+3(i-1),公差为2i+1的等差数列,
因此aij=4+3(i-1)+(2i+1)(j-1)=2ij+i+j=i(2j+1)+j. ………………7分
(III)证明:必要性:若N在该等差数阵中,则存在正整数i、j使得N=i(2j+1)+j,
从而2N+1=2i(2j+1)+2j+1=(2i+1)(2j+1),
即正整数2N+1可以分解成两个不是1的正整数之积.
充分性:若2N+1可以分解成两个不是1的正整数之积,由于2N+1是奇数,则它必为两个不是1的奇数之积,即存在正整数k、l,使得2N+1=(2k+1)(2l+1),
从而N=k(2l+1)+l=akl,
可见N在该等差数阵中.
综上所述,正整数N在该等差数阵中的充要条件是2N+1可以分解成两个不是1的正整数之积
………………13分
点击下载:北京市房山区2015年高三第一次模拟数学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