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福建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招生章程 > 文章正文
 
枣庄职业学院2008年招生章程
福建招考网整理自:福建招生考试网整理 2008-5-4 17:20:01

 

第一章  总则

为保证枣庄职业学院2008年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学院和考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等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章程。

第一条  本章程适用于枣庄职业学院普通高职招生工作。
第二条  枣庄职业学院招生工作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三条  枣庄职业学院招生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考生及其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           学院概况

第四条  学院全称:枣庄职业学院    学院代码:14196

第五条  学院地址:山东省枣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邮编:277800

第六条  学院办学层次及类型: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专科)院校

第七条  学院基本情况:

枣庄职业学院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专科(高职)层次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坐落在枣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京福高速公路枣庄出口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院投资3.3亿元,规划占地面积850亩,校舍面积1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100多万元,馆藏图书21万册,各类实验室、实习实训室或车间80余个。

学院实行高等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抓好专业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操作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生产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使毕业生成为社会急需的高学历、高技能“双高”人才。

学院把校企联系作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先后与全国50多家大中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毕业生的就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八条 枣庄职业学院成立以学院领导为组长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讨论决定招生工作重大事宜。

第九条  枣庄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是组织和实施招生及其相关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枣庄职业学院普通专科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十条  枣庄职业学院纪检委对招生工作实施监督。

第四章  招生条件和录取规则

第十一条  按教育部要求,实行学校负责、山东省教育考试院监督的体制,按考生德、智、体三方面公平、公正,择优录取。

第十二条  外语语种要求:语种不限。

第十三条   男女比例:报考各专业不限男女比例。

第十四条  身体健康要求: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第十五条  录取方式:

(1)    实行远程网上录取。

(2)    采取按志愿确定专业、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的原则,首先从报考我院的上线第一志愿考生中录取,录满为止;若上线第一志愿不足,则从第二志愿考生中录取,依此类推。若一、二志愿均不能满足招生计划,可从服从调剂的考生中进行录取,对未报我院志愿,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不予录取。

 (3)录取通知书由学院邮寄给考生本人。

第五章  学费标准

第十六条  学院严格按山东省物价局等有关部门的规定收费。

     理科专业:5000元/年         文科专业:4800元/年

第十七条  退学学生的学费问题,遵照鲁政发[2000]68号文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学院设立奖学金制度,对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给予奖励。

第十九条  对家庭特别困难的考生,学院根据考生个人申请,经考察核实后,按国家规定可给予助学金或学费减、免、一次性困难补助或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帮困政策,对家庭困难、学习刻苦的学生进行救助奖励。

第六章  其  他

第二十条  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

1、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枣庄职业学院

2、颁发学历证书的证书种类:颁发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学历证书

第二十一条  学院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必要时按规定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并报省教育厅审查备案。

第二十二条  学校不委托任何机构和个人办理招生相关事宜。对以枣庄职业学院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机构或个人,学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第二十三条  新生入校后,学院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进行入学体检,对体检不合格的学生,取消入学资格。

第二十四条  本章程未尽事宜,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章程由枣庄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负责解释

招生咨询及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山东省枣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枣庄职业学院)

邮    编:277800

联系电话:0632—8699166    8699266   8699366 

传    真:0632—8699166

网    址:www.sdzzvc.cn 

邮    箱:sdzzvc@126.com

 
招生就业办公室
 

 

附表:

高职招生专业及计划

 

专业代码
 专 业 名 称
 学制
 学费(元/年)
 文科计划
 理科计划
 小计
 
530201
 应用化工技术
 3年
 5000
 
 80
 80
 
630201
 护    理
 3年
 5000
 30
 50
 80
 
580201
 机电一体化技术
 3年
 5000
 
 100
 100
 
580103
 数控技术
 3年
 5000
 
 80
 80
 
640101
 旅游管理
 3年
 4800
 30
 30
 60
 
合计
 60
 340
 400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07年我国独立学院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7年我国民办大学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院排行榜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学排行榜
·2008中国独立学院本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强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排行
·北京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新设置高校名单
·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
·上海市列入985工程及211工程的院校名单
·各省高招办联系方式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教育部2007年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
·2007年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院校名单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2007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
·2007年第二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
·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名单
·各学历层次高校学生毕业证书内容样本
·福建省2007年度第一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名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强
·2008年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强-中国校友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名单
·2008年具有小语种单独招生资格的25所院校
·59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名单及联系方式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