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福建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招生章程 > 文章正文
 
苏州市职业大学2008年江苏省招生章程
福建招考网整理自:苏州市职业大学 2008-5-15 14:01:10

苏州市职业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江苏省)

一、学校简介

学校全称:苏州市职业大学

校址校区:越湖路1158号国际教育园(校本部),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松涛街208号(软件外包学院校区)

学校办学层次: 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公办

批准成立时间:1981年

批准单位: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

办学基本条件:学校本部占地面积1262.34亩,校舍建筑面积43.25万平方米,新建图书馆面积达30344平方米,设备总值7958.3万元。截至2006年底,学校图书馆拥有藏书资料93.04万册,其中纸本图书资源92.94万册。另外,还拥有电子图书51万种,中外文期刊3024种。学校现有机电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管理工程系、经贸系、教育与人文科学系、外国语与国际交流系、艺术与设计系、基础部等9个系(部)。另有实施成人教育的干将路校区。学校目前有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14696人;教职工1086人,专任教师712人,全校有高级职称的258人(正高职称27人),其中专任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221人(占专任教师31.04%);青年专任教师中取得硕士学位以上的占54.16%。

历史沿革: 苏州市职业大学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于1981年,是在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筹备处的基础上筹建成立的,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管,是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职业大学之一。1981年9月开始招生,1992年12月,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学校发展,决定将苏州经济干部管理学院(1984年成立)成建制并入苏州市职业大学,并在市郊横山西麓建设新校区。1995年,苏州市职业大学被苏州市政府确定为苏州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1996年学校迁入新校区,原校址作为分部仍保留。2002年,学校在横塘校址周边再征地120亩,扩建校园。 2003年,学校占地346.8亩,建筑面积8.7万m2,在建校舍面积3.5万m2。全日制在校生 4700 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4500 余人。

    2003年11月,苏州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调整地方高等院校的布局,优化地方高等教育结构,提升地方高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将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教育学院、苏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苏州市职工科技大学合并,并在苏州国际教育园南区征地建设新校区。2005年9月,学校顺利完成新校区的一、二期工程建设,新校区基本建设完成。苏州市职业大学主体正式搬迁到国际教育园新校区。

办学成就:苏州市职业大学办学27年来,直接为苏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毕业全日制学生三万余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25000余人。还参与了大量非学历教育和企业培训。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全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许多已成为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学校根据苏州经济发展的实际,及时提出了“三定” 、“三个转变”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并且在以后学校的发展中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所谓“三定”,即定位——确定苏职大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定向——确定苏职大的服务方向,就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定格——确定苏职大培养人才的规格,就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所谓“三个转变”,即教育模式必须从单纯以学历为目标的高等教育转变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观念必须要从计划经济条件下以学校为主转变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以行业为主导,教育理念必须要从单一的培养人转变到为社会、企业和学生的教育服务。)此后,毕业生主要流向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的企业,成为苏州制造产业第一线的中坚力量,满足了企业对一线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学校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毕业生始终保持着高就业率,2005、2006、2007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达到96.5%、98.5%和97.6%。1999年,苏教高(1999)32号文决定,学校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08年3月,省教育厅根据评估专家组实地考察意见,确认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详见江苏省教育厅苏高教[2008]12号文“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7年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的通知”),这表明我校已以优异成绩通过了2007年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良的办学条件、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和充分的就业率,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已经成为区域品牌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拥有多个品牌专业,其中应用电子专业被列为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机械、计算机、秘书、日语等4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成绩显著,共获省级二类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精品教材3部,编写正式出版的各类教材185本。

    2000年-2005年,学校共出版专著40余部,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发表论文1600余篇;完成省级课题14项;获市、省(部)科研成果奖40项,教学科研成果奖5项。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我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数量、质量、结构等都有较大的提升。我校师资队伍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3人,列入省六大人才高峰的有2人,列入省“333”工程的有7人,列入省青蓝工程的有9人;市拔尖人才5人,市新世纪人才9人,市政府资助的引进人才4人。2000年,校团委被授予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同时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红旗团委创建单位称号;2001年,学校被授予江苏省科技拥军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校团委被授予江苏省基层党建带团建先进单位称号;2001年、2005年、2007年,学校三次被授予江苏省就业指导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办学特色: 多年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能力为主线、应用为目的、创新为核心”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1)坚持高等职业教育方向,为企业培养 “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性人才。

    (2)专业设置紧贴苏州市产业发展重点和社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例如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应用电气专业、CAD/CAM、餐旅双语专业,支柱产业类专业,财会、宾馆管理、房地产及物业管理等三产专业,都适应了苏州市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目前,我校设有85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基本形成了适应性和针对性强、并且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

    (3)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学校与地方各行业和企业有着良好的产学合作基础,与地方企业有着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建立了由各界名流、企业家、专家参加的教育教学企业顾问委员会,成立了由企业技术专家参加的机械、电子、秘书等9个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市场需求审议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定职业能力标准,指导专业建设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

    (4)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构建以技术应用和综合实践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至2005年底,学校拥有9个实验(实训)中心,40个专业实验室,校级重点实验室5个,共建立校外实训基地45个。学校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国家高技能人才高级技工培训项目”机电培训基地。

    在实践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一方面努力反映现代企业的高新技术、管理和经济活动实际,另一方面融入现代企业员工综合素质要求,努力使学生既得到专业技能的训练,又能感受现代企业文化。在实践教学形式设计上,对管理、经济类专业采用虚拟案例与模拟情景相结合的形式,对工科类专业则采用针对设备或产品实际操作和技术分析(或模拟项目)相结合的形式。在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则强调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训围绕学生展开,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造一个团队协作、发挥潜能、实践创新的空间。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引起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先后与加拿大乔治布朗学院、澳大利亚北墨尔本技术学院、启思蒙学院、美国WAKE大学、新加坡华夏管理学院、日本金城学园等国外教育机构在举办新兴专业、课程合作、语言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合作,为实现人才培养国际化积累了许多经验。

办学理念: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秉承“勤、勇、忠、信”(勤于实践 勇于创新 忠于事业 信于社会)的校训,牢固树立“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机制活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

二、专业招生计划:(详见招生考试报)

三、招生条件:凡符合《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要求的考生均可报考。

四、录取规则

1、  对英语专业招生语种要求:英语,其它专业不作要求。

2、  对考生身体状况要求执行教育部体检标准等有关规定,其中对学前教育、旅游管理等专业要求肝功能达标。

3、  学校对普通类考生实行划定两条录取线的录取方式,即对机械、电子类限招物理选修科目的专业划定一条分数线,对其它不作要求的专业划定一条分数线。

4、  学校对普通类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等级要求:选测科目:BC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及软件外包专业不作要求),必测科目4C及以上,技术科目合格。

5、  对普通类进档考生按先分数后等级的方法进行专业安排及录取,即对进档考生按投档分排序,当投档分相同时,结合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等其它指标,对考生进行排序。

6、  对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二项必须合格;交流与合作、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要求C级及以上,后三项单项达到A级且前三项均为合格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

7、  艺术、体育类考生使用省统考成绩录取,实行平行院校志愿。必测科目D级不得超过三门(技术科目不合格视为D级),具体录取成绩排序方式如下:

a)         美术类按照考生的文化分与专业分之和排序

b)        音乐类按照考生的专业分排序

c)        体育类按照考生的文化分排序

8、  执行江苏省照顾加分政策,对照顾加分投档的考生,按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学费:4140元/年(微软考证专业学费5500元/年,艺术类专业学费6800元/年,中外合作专业学费文科13000元/年、理科15000元/年)。

住宿费:1500元/年

代办费:按实收取(多退少补)

六、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

学生毕业后由苏州市职业大学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专科毕业证书

七、联系电话:

0512-66507345,传真:0512-66503836,邮编:215104

八、网址:

www.jssvc.edu.cn

九、考生须知:

我校从2001年开始实行学年学分制,建立了具有弹性的学习制度和教学管理机制。学生修完规定的学分,可提前毕业,也可推迟毕业,专科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

我校学生住宿采取公寓化形式,公寓均为四人间,每间有独立的卫生间、洗漱间、书柜、衣橱、写字台、网线、电风扇,开通电话,同时学校可提供统一配置的学生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学生入学时只需携带衣物和少量必须的用品即可。新生入住由校后勤服务总公司统一安排。

我校学生可以在第二、三学年下学期,按省有关文件规定,自愿报名参加全省统一的“专转本”考试。考试合格者可转入本科院校学习,毕业时颁发本科院校毕业文凭。

目前我校的奖学金类型主要有:优秀学生奖学金,主要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国家和省政府奖学金,主要奖励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元奖学金,喜达屋奖学金,毅力奖学金、温仲奖学金等,主要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具体实施办法按照国家和我校的相关制度执行。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07年我国独立学院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7年我国民办大学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院排行榜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学排行榜
·2008中国独立学院本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强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排行
·北京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新设置高校名单
·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
·上海市列入985工程及211工程的院校名单
·各省高招办联系方式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教育部2007年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
·2007年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院校名单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2007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
·2007年第二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
·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名单
·各学历层次高校学生毕业证书内容样本
·福建省2007年度第一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名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强
·2008年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强-中国校友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名单
·2008年具有小语种单独招生资格的25所院校
·59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名单及联系方式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