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校信息 - 高校资讯 - 正文
华东理工大学近70名教授博导接受“讲台洗礼”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2007-2-6 9:20:57 【字体:小 大】

 继400位青年教师“决战课堂”后,260多位中年教师又投身“授课大赛”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翟海敏前些日子总是“缠着”周邵萍老师一起研究“状态监测与控制”中的难点问题。虽然周邵萍并不是他的任课教师,但作为“名师风范杯”授课大赛学生评委的小翟,自从听了周老师的课便再也放不下了,他告诉记者:“原来对自己的专业没多大兴趣,现在不同了,周老师的课不仅把我吸引进课堂,更让我对这个领域充满了研究的冲动。”

  据了解,从去年9月至今的整整一学期里,260多名年龄在40至55岁的中年教师历经三轮淘汰,积极投身到“授课大赛”之中,在展示与超越中为全校本科生奉献了数百堂“精彩一课”,被同学们称为继青年教师大比武之后的又一次“教学盛宴”。

  重视本科教学历来是华东理工大学的传统,然而,面对近年来“重科研,轻教学”之风的侵袭,有些教师对“坚守讲台”产生了动摇。怎么办?从2005年6月起,学校“投石问路”,首先在400位青年教师中开展教学竞赛,意在教学实践中让教师们体会讲台的神圣和重要。此招果然有效,竞赛吸引了占总数90%的青年教师参加。贯穿一学期的教学竞赛,不仅搭建了让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平台,更让他们意识到教师的天职是教学,而科研是重要支撑,两者决不可偏废。

  有了青年教师“比武”的基础,去年9月,华东理工把目光锁定在有一定资历的中年教师上。这是更为严峻而艰巨的挑战——有职务职称和一定影响力的中年教师能“买账”吗?副校长涂善东告诉记者,确立目标很关键。与青年教师的“一比高下”不同,中年教师的“授课大赛”从一开始就明确重在总结教学经验和学术沉淀,展示讲台风范和个性特点,并力求以比赛的形式,发现一批课堂教学的示范者、教学研究的引领者、课程建设的组织者和教学改革的探索者,进而形成全校上下重视教学的氛围。

  在18个学院负责人的带头参与下,全校260多位符合条件的教师主动报名,其中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比例占85%,教授、博导近70名。这些教师首先进入两个月左右的院系预赛,根据学院相关部门组成的听课评选小组随堂听课的打分情况,确定进入学校层面复赛的102位人选。进入第二阶段复赛后,学校成立了由副校长任主任,全国教学名师房鼎业教授任顾问,校顾问组专家、青年教师“三十佳”、校知名教授、市级名师、校领导以及随机轮流抽取的20名学生代表等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依据六条标准作出听课评价。这六条标准包括:对本学科、本课程掌握、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讲授知识的科学性、深刻性,理论与实际结合,尤其是工程实例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不是简单地教知识、讲内容,而是教方法、讲思路,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从事科学研究,注重科研和教学的互动,能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方法及效果等。

  临近期末,从102名选手中产生了55名按文、理分科进入最终“课堂教学名师”的角逐,他们从“评审委员会专家现场听课”、“学生反馈”和“学生近三年课堂教学测评成绩”等三方面接受综合评价,从而产生今后将“挂牌”上课的15位教学名师。

  为期一周的赛程,让全校师生在聆听一堂堂好课中来回“奔波”,一股浓浓的学习气氛在渐渐蔓延。应用化学系教授、博导张惠展的课受到师生的一路“追捧”,而他却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不要责怪学生逃课或打瞌睡,我们应该反思的是自己的教学,如果我们的每堂课都能奉献给学生精湛的教学艺术,并对他们充满热情、饱含激情、渗透真情,这样,他们能不喜欢上课吗?”

  最终获得“最佳案例教学奖”的外语学院教授余毓国对团队精神特别有体会。该院有5位教师参赛,而40多位青年教师成了他们的坚强“后援”。余毓国印象深刻,预赛时他的课件出现了超级链接上的失误。课后,青年教师们和他一起研究得失,并用更合理的办法“攻克”了课件制作上的难题。“在听课、研究、切磋、改进中,教师们彼此汲取着经验,这种共同进步中的成长令人喜悦。”余毓国告诉记者。

  短评:为“聚焦课堂”喝彩

  华东理工大学这种“聚焦课堂,立足讲台”的行动既是对当前高校中出现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的有力回应,也是高校如何在新形势下坚守“学生为本,质量第一”办学理念的很好范例。

  “聚焦课堂”让教师坚定了对天职的信念。教师的天职是教学,阵地在讲台。离开了教学,就不成其为教师;离开了讲台,职业便黯然失色。学术成就犹如血脉,科研成果好比筋骨,血脉越通畅,筋骨越强壮,教学这根主干就会更健康、更完美。

  “聚焦课堂”让学校形成了浓郁的交流氛围。以往,名师们通常各自为政,互不相干,而一场教学大赛让大家凝聚在一起。从起初的“为荣誉而战”,到最后“名次不重要,重要的是形成长效的教研机制”的共识,这种质的飞跃是学校充满后劲的保障。

  更为重要的是,“聚焦课堂”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课堂教学这一“软指标”很难评估,落脚点必然回归学生。高校应以育人为本,对本科生的培养尤为根本,合格的大学毕业生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应有开阔的视野、交流的能力以及聪慧的头脑,最后综合成人格魅力,而这些正是通过站在讲台上的教师用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地传递的。从这个角度看,华理学生不仅饱餐着“教学盛宴”,更汲取着“人格感召”。

《中国教育报》2007年2月5日第1版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