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咱们主教楼哪一年建的吗?”在安大主教楼里,记者问看了四年门的吴阿姨。她想了想,说不确定。这时候,正好有位老教师走过,他回答说“1958年。”
记者和看门的吴阿姨、周大爷他们聊着聊着,很快就已是放学的时候了,不时的有一群群学生从楼梯上走下来。看着这些学弟学妹,记者不禁感慨:不知不觉,四年的大学生活就过去了,不知不觉就在主教楼里上完了大学的课程。那时,就像现在正下课的同学,每天从楼梯上上下下。现在看着棕色的楼梯扶手和大门,突然有种莫名的感动和依恋。这些是那样亲切,然而四年里竟一直都被忽略着。或许很多将要离开安大的学子都会有这一刻的感动。
主教楼建于1958年,从这一年首批进校的548名学生开始到现在,有多少天之骄子怀揣梦想走进这楼,在这楼里上课,然后从这里走出去,走上省内外国内外的各个岗位?半个世纪过去,这座苏式建筑依然巍峨,只不过脸上深刻着岁月的痕迹。窗门陈旧了,甚至有些已残破了,墙变灰了,尽管每年开学前都照例刷新过。其实,能有什么是不会苍老的呢?
50多岁的俞阿姨1977年就在主教楼里看门打扫卫生到现在,差不多30年的光阴陪着这幢大楼,和主教楼一起看着一张张由陌生到熟悉的面孔离去。有一些当年的学生回校看到俞阿姨,总会感慨地喊声“阿姨,你一直还在这啊?”
俞阿姨,吴阿姨,周大爷,高师傅……有这么一群人,每天守着教学楼的门,拖着大厅和走廊的地板,打扫着大学生们不经意扔下的果皮纸屑,抹着每一扇门窗。半个世纪过去,主教楼见证了安大校园里点滴的变迁。最初的时候,它的南面还是一片水塘,夜幕下众多教室的灯光就倒映在一汪水中。如今这水塘变成了如茵绿草,校园里鸟语花香,学校桃李满天下。
记者随机问了几个同学这样的问题:你知道主教楼什么时候建的吗?一位女同学笑了笑摇摇头。有位男同学回答说:“好像是1958年吧。”记者又问了一个女同学:“你对主教楼有什么印象呢?”她想了想回答,“挺好的,冬暖夏凉,而且安静比较适合上自习。”同样的问题又问了另一位女同学,她似乎不知道怎么回答说没什么印象啊。
或许对于安大的学子来说,每天都处在里边,对这座楼的感觉平常得几乎被忽略掉。但是每一天,依然,大楼无语,对抗着雨露风霜。在这里,莘莘学子们放飞着各自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