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高校咨询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发言论点摘登
向管理要效益确保办学良性运转
■东华大学校长 徐明稚
一、重视管理,处理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
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处理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就要把握好“度”,这是学校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高等教育事业是需要高强度投入的事业,资源不足是高校发展永远存在的问题,即便是发达国家中财力最雄厚的高校也总会遇到不少工作因受经费制约而不能如愿进行的无奈。因此,“量力而行”也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其次,学校在确定建设目标时不必盲目攀比。在确定学校建设目标时,应该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分析所处的时期、地点、环境和格局;充分考虑财力能够支撑的程度。学校学科发展中的“全能冠军”固然令人神往,但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毕竟是在基础薄弱、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实现的。中国的高等教育如果能有众多的学科上的“单项世界冠军”,岂不也是另一番壮观的局面?因此,应该看到,发挥优势、做强特色是学校在发展进程中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
二、深化改革,向体制和机制的变革要效益
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管理出生产力。充分用好有限的投入增长,真正把学校管理当一项事业来做,精心规划,精心操作,就能实现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和学校的良性运行及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东华大学在尊重教育规律、管理规律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机制和体制改革,向管理要效益。
1.坚持集体决策和民主管理。资源的有效分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完善的决策机制。这些年我们坚持不懈地完善两项基本制度,一是集体决策,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学院层面,都强调资源分配的集体领导和集体决策,以避免个人认识或喜好上的偏差对学校资源充分利用的影响;二是民主管理,以两级教职工代表大会为抓手,推行财务公开,增加透明度,培养师生员工当家作主的精神,同时对各级资源的合理安排和使用实行群众监督。
2.注重资源共享。高校管理中效率低下的一个顽症是资源配置的分散、重复,仪器设备和设施的利用率不高。为此,我们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知难而进,着手建设校分析测试中心,着力建设校、院两级仪器设备的公共平台,加强仪器设备购置的审批环节,每年统计和公布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制定各种政策措施促进仪器设备的开放使用,提高各项资源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
3.加强职能部门间的协调沟通。针对各学院通过不同职能部门争取不同渠道经费,完成同一个目标任务的普遍问题,我们建立了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办公室)、人事处、科研处、研究生部、教务处五位处长组成的五人小组,定期沟通、研究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的投入和建设问题。避免“只要投入,不问产出”或“多份投入一份产出”的现象,努力做到一份投入一份效益。
4.加强审计监督。资源不足和资源不同程度的浪费是高校管理始终同时面对的两大课题。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发挥审计、监察的作用。学校反对用房的过度装修,反对设备和实验室配置上的小而全、重复和空转,反对讲排场,反对想方设法将公款私有化等各种不良倾向。同时我们树立和褒奖资源有效使用的典型,努力在校园内形成珍惜资源、合理使用资源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