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教基字[2009]13号
各县区教育局,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教育卫生办公室,市直各学校:
现将《2009年临沂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文化课考试说明及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和实验操作考试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四月八日
初中学生学业考试文化课考试说明
根据《2009年临沂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录取工作意见》的规定,针对文化课考试的考试科目、时间、分值、考试形式等,制定本考试说明。
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各初中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考试说明》,科学指导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复习,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语 文
一、命题原则
语文学科命题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及读写能力。涉及课文的试题,限于现行教材的精读课文;涉及课外名著的试题限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阅读书目;现代文及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
二、考试内容
(一)积累
1、识记常用汉字的字形及普通话读音。
2、积累一定数量的常见常用的词语。
3、背诵精读课文涉及的名言警句及课后练习题中要求背诵的内容。
4、识记精读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识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名著的基本内容。
(二)阅读
阅读文章或片断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速度。
2、领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筛选、获取文章(或片断)中传递出的重要信息;能抓住文章(或片断)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
4、基本理解文章(或片断)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思路。
5、整体感知文章(或片断),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文章(或片断)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或片断)的内容。
6、对文章(或片断)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
7、在阅读中体会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作用。
8、欣赏文学作品,能感受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品析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文言文和课外浅易文言文,能顺畅的朗读,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0、掌握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会用一般的工具书。
(三)写作
1、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准确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3、语言通顺,力求简洁得体。
4、写记叙文,内容具体,详略得当;写简单的说明文,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观点明确,有一定的根据,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写日常应用文,格式正确,语言得体。
5、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提倡有创意的表达。
6、根据要求,对文字材料进行改写、续写。
7、修改在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有明显缺陷的文章(或片断)。
8、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有一定的速度。
三、试卷结构
(一)试卷内容占分比例
1、积累约10%。
2、阅读约50%,其中文言文约10%。
3、写作约40%。
(二)各类题型占分比例
1、选择题。
2、填充题(文字、线条、符号、图表)。
3、简答题。
4、作文。
5、其中1项不超过10%,2、3、4项不少于90%。
四、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五、试题难度
容易、中等、较难题比例为6:3:1,试卷难度系数约为0.65。
六、样卷及参考答案(略)
数 学
一、命题原则
数学考试应测试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基本运算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和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命题要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发挥,要设计一定的结合现实情境的问题和开放性、探索性问题,不出人为编造的、繁难的计算题、证明题和助长死记硬背的题目,坚持“出活题、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方向。命题要保持基本稳定、稳中有变、有所改进、有所创新,要拓宽解题思路,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充分发挥创造能力的空间。
二、考试内容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覆盖第三学段(7~9年级)所学全部内容。
三、试卷结构
试题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和简单的作图或画图题等,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推证过程和作出或画出图形;其中选择题分数约占40%。
四、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是120分钟。
五、试卷难度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较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三种试题分值之比约为6:3:1。试卷的难度系数约为0.65。
六、样卷及参考答案(略)
英 语
一、命题原则
英语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以英语课程标准中的五级目标要求作为基本要求,覆盖初中阶段所学全部内容。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侧重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尤其是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语言的综合性与语境化因素,把语言知识放在实际的、并尽可能不同的情景中考查;体现对考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素养的考查;使学生能够展示个性发展和思维的多样性与开放性。
二、考试内容
(一)语言技能
1. 听
(1) 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2)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3) 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4) 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词的故事和记叙文,并能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获取所需信息;
(5) 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
(6) 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2. 说
(1) 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
(2) 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
(3) 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
(4) 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
(5) 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
(6) 能在以上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
3. 读
(1) 能独立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题材熟悉的文章,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语篇大意,获取有关信息;
(2) 阅读速度为每分钟50-70个词;
(3) 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 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
(5)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4.写
(1) 能用书写体熟练、清楚地书写,大小写、词距、标点符号等运用正确、规范;
(2) 能听写与课文有关、结构简单、没有生词的材料,书写速度为每分钟10-12个词;
(3) 笔头回答就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4) 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5) 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6) 能仿照学过的题材或话题,利用所给的范例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写简单的书信、便条、通知等,能按要求笔头转述所听、所读的简单内容;
(7) 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二)语言知识
1.语音
基本读音:26个字母读音;元音字母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常见的辅音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辅音连缀的读音;成节音的读音。重音:单词、句子重音。意群的读音:连读和失去爆破;弱读与同化。语调与节奏:语调(升、降调),节奏。
2.词汇
初中新目标英语1—5册词汇表中所列单词和习惯用语。
3.语法
(1) 词类。
(2) 构词法 合成法、派生法、转化法、缩写和简写。
(3) 名词 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可数名词的单数和复数,名词的所有格。
(4) 代词 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物主代词的形容词性与名词性形式,反身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疑问代词。
(5) 数词 基数词和序数词。
(6) 介词 词汇表中所列介词和介词短语的基本用法。
(7) 连词 词汇表中所列连词的基本用法。
(8) 形容词 形容词作定语、表语、宾语补足语的用法及其比较等级(原级、比较级、最高级)的基本用法。
(9) 副词 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疑问等副词及其比较等级的用法。
(10) 冠词 不定冠词、定冠词的用法和不用冠词的情况。
(11) 动词 (A)动词的种类:行为动词或实义动词,连系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B)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理解过去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过去将来时。(C)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D)动词不定式作宾语、状语、宾语补足语及与what,which,how,where,when等引导的疑问句连用;理解动词不定式作定语和主语。
(12) 句子的种类 陈述句(肯定式和否定式),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反意疑问句),祈使句(肯定式和否定式),感叹句。
(13) 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和There be结构。
(14) 并列句。
(15) 复合句: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
4. 功能
理解和掌握11项功能意念:社会交往,态度,情感,时间,空间,存在,特征,计量,比较,逻辑关系,职业。
5. 话题
熟悉24个话题:个人情况,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日常活动,学校生活,兴趣与爱好,个人情感,人际关系,计划与愿望,节假日活动,购物,饮食,健康,天气,文娱与体育,旅游和交通,语言学习,自然,世界和环境,科普知识与现代技术,热点话题,历史与地理,社会,文学与艺术。
(三)情感态度
(1) 对祖国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2) 了解异国文化。
(四)学习策略
(1) 善于记要点,善于利用图画等非语言信息理解主题;
(2) 注意发现语言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
(3) 必要时,有效地借助母语知识理解英语。
(五)文化意识
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同时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三、试卷结构
英语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包括“听力测试、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四部分;第II卷包括“听写、补全对话与阅读表达、词形转换、完成句子、短文填空(单词拼写与动词应用)及书面表达”五部分,共12页。
1.知识与能力考查所占分数比例。
(1)基础知识及运用约占20%;(2)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约占80%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