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的认识。对客体实际状况的正确认识,是形成科学的价值评价的基础和前提;主体为了形成合理的科学的价值评价,在认识对象的同时也需要把自己称为客体,正确理解和认识自身的实际需要。选项A、B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表述。
42.【答案】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知识点。选项AB是正确的关于主体和客体的概念表述,但题干问道的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所以不选。选项CD是正确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表述。
43.【答案】BC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二元论、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确认。题中所给出的四个选项,A项是折衷主义二元论的命题,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项是德国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典型命题,C项是宗教唯心主义观点,也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所以答案是BC。关于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二者的区别,是第一章最重要知识点之一,历史上也多次考到。考生应该加强掌握。
44.【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唯心主义的理解掌握,具体是要注意区别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主观唯心主义作为唯心主义的一种哲学形态,其特点不仅在于主张意识第一性,而且主张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本题中,“感觉”、“被感知”、“经验”、“心”都属于人的主观精神,所以都属于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命题。
45.【答案】A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客体概念的理解。客体不等于是客观事物,客体是客观事物中的一部分,是主体活动的对象,或者说是纳入到人的对象性活动中的客观事物。选项B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4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5)()
A。劳动对象B。劳动者技能的高低
C。生产工具D。产品的质量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
A。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B。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政党制度
D。资本主义国家制度
3.“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的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这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社会发展是自发的
B。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C。社会发展有客观规律
D。社会规律同自然过程的规律是相通的
4.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
A。社会革命B。阶级斗争
C。改革D。生产力发展
5.“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6.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
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
7.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
A。产品的分配关系
B。产品的交换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
8.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完全不属于意识形态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道德、语言学、政治思想
B。政治法律思想、文学、逻辑
C。哲学、艺术、宗教
D。自然科学、形式逻辑、语言学
9.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5)()
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
C。思想关系D。法律关系
10.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5)()
A。社会生产
B。自然环境的物质基础
C。从事生产活动的人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1.社会形态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12.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思想
B。执政党的指导思想
C。人民的群众的思想
D。统治阶级的思想
13.社会意识就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
A。一切意识因素和精神活动的总和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
C。人民群众的意识
D。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
14.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15.“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这段话(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指明了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界限
B。确认了国家是具有强制力的机构
C。承认国家是个历史范畴
D。抹煞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1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17.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之间的关系
D。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8.决定国家性质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
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D。国家领导人的思想意志
19.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B。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
20.经济基础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B。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D。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
21.在生产关系结构中,决定生产关系本质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交换关系
C。分配关系
D。消费关系
22.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3.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D。国家政权的性质
24.在人的意志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一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任何人的意志对社会发展的总结果(合力)都起着作用,因而都包括在这个总结果(合力)之中
B。任何人的意志都必然是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意志
C。任何人的意志都不能完全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D。任何人的意志都只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而不能有自由
25.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5)()
A。生产实践B。劳动工具
C。语言D。精神文明
2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有机体的发展和更新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
A。纯粹的物质生产过程
B。纯粹的精神生产过程
C。纯粹的人自身生产过程
D。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27.“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这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历史机械论观点
D。历史辩证法观点
28.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生产力水平的不同
B。先进文化的不同
C。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D。文明水平的不同
29.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在任何社会都受历史条件制约
B。在社会主义社会之前受历史条件制约
C。在共产主义社会之前受历史条件制约
D。在阶级社会,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30.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社会规律是由人所创造的
B。人们可以改造或消灭社会规律
C。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
D。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
31.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也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