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革命。”这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改革是社会形态的质变
B。改革是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
C。改革是解决所有社会矛盾的唯一途径
D。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质变
32.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因此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这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宿命论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33.科学技术革命作为社会动力体系中一种动力,它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社会发展的一般动力
D。历史的有力的杠杆
34.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本题难度系数为0.65)()
A。改革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
B。改革是历史的火车头
C。改革是被压迫者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
D。改革是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
35.“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5)()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C。科技革命可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D。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
36.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是否起促进作用,取决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它是否适合于各种经济制度的需要
B。它是否能有效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C。它是否能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它所维护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37.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
C。社会意识发展史D。劳动发展史
38.“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生产力越发达,社会形态越先进
D。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
39.交往的最基本形式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
B。经济交往和政治、文化交往
C。家庭交往
D。思想交往
40.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阶级斗争规律
41.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人的能动性
B。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C。人的社会关系
D。人的实践能力
42.人的本质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A。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
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有意识有目的的自由活动
D。由个人自己的选择决定的
4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
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44.人的价值中的基本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工具和目的关系
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反映和创造的关系
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45.人生价值之所以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是由于人的存在具有两重性,这两重性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人既具有自然性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B。人既是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
C。人既存在正当的个人利益又存在自私观念
D。人既有社会性又具有阶级性
46.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65)()
A。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C。人类能够维护生态平衡
D。人类能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47.人的本质决定于它的(本题难度系数为0.95)()
A。生物性B。社会性
C。历史性D。阶级性
48.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系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并无不同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4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永恒不变的
B。可随主观意志而任意改变的
C。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随着个性的改变而改变的
二、选择题Ⅱ,即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科学技术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科学技术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系统各类要素中
C。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D。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
2.在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的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65)()
A。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B。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生产方式
C。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D。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3.下列关于意识形态的说法,正确的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超阶级的意识形态会在阶级社会长期存在
B。意识形态都具有阶级性
C。社会意识即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D。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4.先进文化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反映社会前进趋势的文化
B。促使人们在精神上健康向上、智力上不断发展的文化
C。社会的精神文明
D。具有信息传播、教育和塑造功能的文化
5.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它(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B。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C。制约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
D。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6.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包括(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实践既是社会历史的客体,又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7.面临环境日益被污染的状况,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这是因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
B。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
C。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的性质
D。地理环境通过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
8.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被人们所驾驭
B。人的自觉活动受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
C。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到实现
D。人的自觉活动可以改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9.法律和道德的区别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法律产生于阶级社会;道德比法律古老、长久
B。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具有强制性;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传统、教育、习惯来起作用
C。法律只适用于违法行为;道德适用于一切不道德行为
D。法律属于政治上层建筑,道德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因此法律具有阶级性,道德无阶级性
10.生产关系的客观性的含义包括(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
B。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不能随意选择
C。生产关系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
D。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制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65)()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对社会存在产生能动的反作用
12.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它是生活资料的谋取方式
B。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它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13.社会意识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5)()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体现
D。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意识
14.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国家政权B。政治法律制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