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6年福建省房地产交易面积3515万平方米,增长21%,实现销售额1165.03亿元,增长46.3%,据此测算商品房屋平均价格上涨20.8%,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房地产销售价升量增直接增加房地产业税收近20亿元。
2. 一直以来福建省房价整体增长速度低于沿海地区的同类城市,长期积累价格落差形成的较大投资机会与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催生的自住需求在2006年一同释放,推动房地产热销和房价持续"补涨"。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建设预计年新增城镇人口50万,旧城改造每年产生近5万拆迁户,又持续创造出相当规模的被动性自住需求。
3. 从2005年上半年数据看,全省计划开发总量200万平方米,基本和上一年持平,已竣工的经济适用房供应量占商品住宅供应量3.0%,完成投资占商品住宅建设投资4.19%,比例仍然偏低。
4. 07年福建省"两会"时的一大特点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福建的房价问题格外关注。在日前闭幕的福建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有关房产价格的议案就有10个之多。廖益新委员说,我省房价上涨的幅度在全国排名前几位,给各个方面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政府应尽快出台并落实廉租房政策。蒋细定委员认为,经济适用房的购买条件应适当放宽,以使更多的人享受经济房,也可有效抑制房价上涨。林强委员说,福州市不少住房困难户无法入住廉租房,而同时又有不少廉租房空置着。他建议要科学制定廉租房开发入住与准入退出政策。要摸清贫困人群数量、结构及地域分布,界定“双困”标准与救助方案,制定出建设与供应总目标和每年滚动实施计划;同时,二至三年进行一次调查摸底调整。
5. 据 “福建省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交流会”上获悉:“盖房子时如果用新型墙体材料,估计整个造价将节约10%至15%,而且建筑质量更有保障,将大大减少墙体渗水、裂缝等问题。”的。据福建省发展新型建材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建省目前正在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根据计划,到2010年底,新型墙体材料在城区内建筑应用比例将达75%以上,其中各设区市城区全部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县级城区达到60%,建制城镇达到35%以上,农村应取得突破性进展。
(2)目前从主流观点的角度,主要是在多重的因素作用下,共同推动了房价非理性上涨:
1.极少数开发商及中介机构利用市场信息不透明、不相称,谎报商品房销售进度,发布不实价格信息,有的放慢开发和销售进度,误导市场预期,人为造成市场紧张,带来房价短期内非正常上涨。
2.部分购房者担心房价上涨提前入市,少数投机者炒作购房,也加剧了房价上涨。
3.一些城市有少数购房者有投机目的,推动了房价非理性上涨。
4. 需求与供应不平衡,是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特别是住宅供应结构不合理,小户型偏少。
5. 成本增加地价大幅涨。开发成本的不断增加,是促成房价上涨的直接原因。成本上涨最突出的表现是地价持续大幅上涨。土地拍卖竞争激烈,地价不断创新高。新拍土地价格上涨后,周边楼盘价格随即提高,推动房价不断上扬。
(3)对于解决该社会问题的对策,目前对这个问题,社会上已经在进行广泛的讨论,在主流观点中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考虑:
1.设置高档房、第二套房以上的消费税:房产要占用土地资源及其它原材料,征收消费税是正常的;这样可以起到社会财富和社会责任的调节作用,可以遏制囤积房产的现象蔓延。
2.征收二手房交易增值税
3.实行差别税收制度、取消住房补贴、对购买自住性住房给以税收优惠
4.要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
5.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着力盘活存量建筑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6.加大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改善中低收入群众住房条件。
7.合理规划城市分区,改善市郊差距:改善郊区交通、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让在郊区居住的人工作、生活方便,提倡住宅郊区化,降低城区房价。
8. 利用行政措施规范销售环节的管理,打击开发商的囤积、炒作、哄抬房价的行为
9. 将“先立项,后给地,再规划”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先规划,后批地(竞标),再立项”的管理方式,强化规划在房地产市场的龙头作用。
10.建设大量低价经济适用住房投入市场,建立低价住房出售、出租制度,缓解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
11. 加强商品住房成本的监管。
三、“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背景:
(1)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经济蓝皮书——《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称,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成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当前我国有65.7%的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大约1/4受访者因为无力支付医疗费而放弃医疗。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也显示,中国有48.9%的群众有病时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的应住院而不住院,其中的主要现象是低收入者因经济原因难以及时就医。来自卫生部门的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每个居民看一次病平均要花费79元,住院需花费2891元。在医疗技术高的卫生部直属医院,平均每一门诊、急诊人次医疗费用为163元,住院费用为7961元。
(2) 人民日报记者走访山东、福建、上海等四地医院,写了一篇《治感冒到底要花多少钱》的调查文章。结果调查显示,四地10家医院治疗感冒的价格从6元到270元不等。为何如此悬殊?新闻调查分析指出:四地医生看病过程,集中暴露了当前医疗行业讳莫若深的一个实质性问题——隐瞒诊断过程,滥用抗生素而不告知病人。其实医疗行业的人士非常清楚:看病贵,背后隐藏着的现实是——病人对用什么药、为什么用这个药,一无所知。
(3)人民网1月29日讯 “当前农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十分突出,成了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25日,在福建省召开的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来自宁德市福安上白石镇姜家山村的省人大代表阮培金呼吁:尽快破解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阮培金说,去年他们在福安对600户农民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家庭人均纯收入2318.57元,但人均年医疗支出407.71元,占总收入的17.63%,两项指标都超出全省平均水平。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占51.28%。因为看不起病、有36%的农民有病不敢去医院就诊,有56%应住院而未能住院。
除了经济贫困外,看病难的因素还有: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村卫生所不稳定,村医流失严重;村卫生所医疗条件和医生技术难以满足农民需求等。
阮培金表示,药价虚高已是普遍存在现象,同一种药品单价几毛钱到几十元不等。药品价格由政府管理的有1535种,约占药品总数10%,其余90%的价格放开进入市场自主调节,从而导致药价越高医院获利越多,令患者费用不断飙高。福安市3所医院2005年药品费用收入占总收入的46.1%。此外,医院为了多创收,不合理检查、重复检查等,也使农民无法承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