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九)
如钩晓月渐行渐远,满月朗照带来的是中秋佳节浓浓的饼香。虽然没有屈原投江的亘古美谈,却也寄寓着嫦娥奔月夹着“露脚斜飞湿寒兔”的柔情如梦。
每逢佳节倍思亲。
身在异乡,我深切地感受到古人那场思乡的愁情。三年漫漫求学路,我错过了多少次家人团圆的良宵美景。每每八月十五,我常会一人倚着窗儿,望向皓月,思念我那远方的亲人。
我们家住在江畔,背倚高山,犹记得那时初中,月圆人团圆,总是最美的时候。
那时初三,中秋节还不是法定假日,但是学校遵从着我们当地的风俗,下午很早就放学了,好赶着过上一个和谐美满的节日。以前在家,对节日的蕴意没有多少感触,只是大伯一家都回来了,便觉得高兴不已。似乎有着不成俗的规定,一家人都聚在奶奶家里,煮了一桌很丰盛的晚餐,吃饭前,爷爷总要点燃一小串鞭炮,啪啦的响着,跳跃的红纸,俨然是在庆祝家合团圆。同去攀家后的高山,月光铺洒在青石板路上,我总是喜欢跑在最前头,好早点爬到顶上离月亮近一些,更近一些,我们会在山顶空地上围坐一圈,品着月饼,就是我们当地最棒的水仙茶,聊聊家常,放一些简单却又绚烂的焰火,一宵赏月到天明。
那时伯父还玩笑似地叹道:“明年这时你便不知怎么过咯!”
是的,三年一载,我也竟熬过了三个月明人稀之夜。记得那年高一年中秋,许多同学的家长都来看我们留在学校自习的孩子们。同学的家长都带了许多美佳肴,而我却只好孤单一人完成我的晚饭。路途那么远,爸爸妈妈不可能来,我也不敢吵。临走出食堂的时候,还是爸爸的一个朋友叫住了我,她给自己儿子的月饼中硬塞了一大袋给我,那一袋月饼,足足让我温暖了整个夜晚。那一年,我仅仅十六岁,一个人离开襁褓生活的第一年。啃着月饼,和家人通电话,泪水便不争气地流下来。虽然学校按闽南风俗还给我们组织了丰富的搏饼活动,可依然驱散不了我内心对家人与家乡无穷的思念。
都说太耀眼的城市不适合看星星。三年来,三个孤单的是秋节,在这沿海耀眼的城市里,我始终品味着“月是故乡明”的感伤。
不再是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却更深切地感受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祈愿。月饼依旧香甜,圆月依旧高挂天空。快了吧,就快了,过了六月,我便能背上行蘘,回家团圆。
新年伊始,我对金鼠祈愿:让我回家,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