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福建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状元 > 文章正文
 
1999-2007中国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
福建招考网整理自:中国校友会网 2008-6-5 9:30:52

2008年6月5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1999-2007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对我国1999-2007年高考状元的性别构成、姓氏构成,就读高校、就读专业、就读中学等状况展开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状元情结”驱动高考状元之争,北大、清华和香港高校“三足鼎立”;报告呼吁国家、地方改革高校招生制度,联合企业等设立专业奖学金,积极引导高分考生选择就读国家急需发展的专业。

《1999-2007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是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联合编制完成,这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连续第2年发布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课题组组长赵德国总编介绍说,调查报告目的在于为即将参加中、高考的考生及家长,为基础教育工作者、高考研究人员,为有关部门教育资源分配与决策提供参考。

京沪粤成状元首选内地省市,香港高校已成热门选择

在调查到的我国1999-2007年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的高校主要集中在中国内地,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等经济发达和高等教育水平较高的省市的14所高校;其次是香港地区,有4所高校;另有1名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美国的大学,有2人因高考移民和违纪处分不符合高考报名条件而落榜。

“状元归属”是衡量名牌高校综合实力的“风向标”

在我国高考主要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依据,能否吸引到包括高考状元在内的高分考生报考,关系到高校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和社会上的地位和声望,特别是高校在考生心目中的地位,“状元之争”同时也是每年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的“状元之争”是我国一流高校生源竞争的具体体现,“状元归属”已成为衡量名牌高校综合实力的“风向标”。

北大清华成状元就读首选,香港大学领跑状元竞赛

在调查到的我国1999-2007年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高考状元最多,有347人,高居1999-2007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首位;选择就读清华大学的状元有233人,居第二;选择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状元人数遥遥领先于其他高校。选择就读复旦大学的状元有16人,居第三名;选择就读香港大学状元有13人,居第四;香港科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各有9人,并列第五。香港中文大学有7人,列第七;上海交通大学5人列第八;中山大学3人列第九;中国科技大学2人,列第十。香港城市大学、武汉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美国格林奈尔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各1名状元,并列第十一。

1999-2007中国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状元人数
1 北京大学 北京 347
2 清华大学 北京 233
3 复旦大学 上海 16
4 香港大学 香港 13
5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9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 9
7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 7
8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5
9 中山大学 广东 3
10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2
11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 1
武汉大学 湖北 1
苏州大学 江苏 1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 1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1
南京大学 江苏 1
美国格林奈尔学院 美国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1

备注:以上高考状元统计结果不包括西藏与港澳台地区

理科状元对清华情有独钟,北大成为文科状元最爱

调查显示,1999-2007选择就读清华大学的高考理科状元最多,有222人,高居1999-2007中国最受高考理科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首位;北京大学有理科状元109人,位居第二;选择就读复旦大学的理科状元有9人,位居第三;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各有8人,并列居第四;上海交通大学有5人,位居第五;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山大学各3人,并列第七;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各2人,并列第九;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美国格林奈尔学院、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各1人,并列第十一。

1999-2007中国高考理科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状元人数
1 清华大学 北京 222
2

北京大学

北京 109
3 复旦大学 上海 9
4 香港大学 香港 8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 8
6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5
7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 3
中山大学 广东 3
9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2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2
11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
美国格林奈尔学院

美国

1

南京大学 江苏 1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 1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 1

备注:以上高考状元统计结果不包括西藏与港澳台地区

调查显示,1999-2007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高考文科状元最多,有264人,高居1999-2007中国最受高考文科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首位;清华大学有39人,位居第二。复旦大学有13人,位居第三;香港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各有9人,并列居第四;香港中文大学有6人,位居第六;香港科技大学有4人,位居第七;中山大学有3人,位居第八;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格林奈尔学院、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各1人,并列第十一。

1999-2007中国高考文科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状元人数
1 北京大学 北京 264
2 清华大学 北京 39
3 复旦大学 上海 13
4 香港大学 香港 9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9
6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 6
7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 4
8 中山大学 广东 3
9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1
美国格林奈尔学院 美国 1
南京大学 江苏 1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1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1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 1
苏州大学 江苏 1
武汉大学 湖北 1

备注:以上高考状元统计结果不包括西藏与港澳台地区

港大成状元赴港首选,粤京滇状元留港最多

2005-2007年,共有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30名高考状元选择就读香港地区的高校,约占三年间全国高考状元总数的12.71 %。其中,广东选择就读香港高校状元最多,共有9人;其次是北京和云南各有3人;安徽、吉林和辽宁各2人;福建、广西、海南、河北、江西、山东、上海、四川、浙江各1人。

从2005-2007年香港各高校就读的状元人数来看,选择就读香港大学的高考状元最多,有13人,位居香港高校首位,成为最受高考状元青睐的香港高校;香港科技大学有9名状元,位居第二;香港中文大学7人,居第三;香港城市大学1人,居第四;这也反映出香港高校在内地优秀学子心目中的地位。

2005-2007中国高考状元青睐香港大学排行榜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状元人数
1 香港大学 香港 13
2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 9
3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 7
4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 1

六大因素影响状元报考,高校实力成首要考量

在“考前填报志愿”时代,高考状元的产生具有偶然性,选报的高校具有随机性,状元报考高校分布相对较广泛。但实施“考后知分填报志愿”后,作为高考第一名的状元,在选择高校上掌握了主动权,可以根据自己意愿选报高校。影响高考状元报考的因素也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六个因素:高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高校所在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程度、高校开设专业的热门程度、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招生录取政策和高校的奖励政策等。

影响高考状元报考高校的六大因素
序号 影响因素
1

高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

2

高校所在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程度

3

高校开设专业的热门程度

4

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5

招生录取政策

6

高校的奖励政策

恢复高考30年,状元争夺从“群雄逐鹿”到“三国争霸”

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高校间“状元争夺”经历“群雄逐鹿”、“北清时代”和“三国争霸”三个阶段。但不同时期,北大和清华一直是高考状元的“首选”,一是因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有悠久的历史、有史以来均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在国内众多高校中综合实力首屈一指,在考生、家长和社会中具有绝对的崇高地位;二是两校地处我国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具有其他高校无法比拟的区位和经济优势。正因如此,北大和清华一直都是高考状元争夺战中的两个不可缺少的两个主角。

状元之争呈现北清主导下的“群雄逐鹿”场面

自1978年至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高考状元就读高校相对较为分散,可谓是“群雄逐鹿”状元时代。除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名牌高校也录取相当数量的高考状元。由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处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阶段,部分以经济管理专业为优势学科的高校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也在激烈的高考状元争夺战中分得一杯羹。

北大清华综合优势凸显,状元之争进入“北清时代”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先后实施了“211工程”和“985工程”,北大清华综合实力大大提升,远远领先于其他高校。与此同时,部分名牌高校因专业设置过“冷”、区域优势欠佳、综合实力较弱等原因,少有状元问津,已无力和北大清华争夺状元。仅1998-2004年,北大和清华录取状元比例高达93%以上,可以说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本世纪初,备受瞩目的高校状元之争进入了“北清时代”。

“状元情结”驱动状元之争,北大清华和香港高校“三足鼎立”

自2005年起,香港高校逐步纳入内地统一招生计划,并以高额奖学金、与国际高度接轨的办学体制和香港的国际城市地位等为筹码,向北大清华的“霸主地位”发起挑战,仅2006和2007年香港高校就招收近30名高考状元,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招收状元比例也随之下降至78%,可以说香港高校进入加速了“北清时代”的终结,北大、清华和港校携手进入状元“三国争霸”赛。

北大、清华积极应对港校挑战,08年状元之争会“异常火爆”

2006年以来,面对香港高校咄咄逼人的竞争压力和宣传攻势,北大、清华等高校由最初的沉默变为积极采取应对措施。2008年5月,北大将新生奖学金提高到5万,清华提高到4万,利用更贴近考生的优势展开更细致的招生宣传等。此外,北大清华之间的高考状元之争也逐步升温,2007年选择就读清华的高考状元9年来首次超过北大,2008年高考在即,可以预料北大、清华和港校间的状元争夺战激烈度不会输于往年。

《1999-2007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王凌峰、云南师范大学冯用军和中国校友会网刘明等共同执笔完成,读者想了解报告全部内容请在中国校友会网(http://www.cuaa.net)等网站下载。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07年我国独立学院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7年我国民办大学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院排行榜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学排行榜
·2008中国独立学院本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强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排行
·北京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新设置高校名单
·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
·上海市列入985工程及211工程的院校名单
·各省高招办联系方式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教育部2007年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
·2007年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院校名单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2007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
·2007年第二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
·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名单
·各学历层次高校学生毕业证书内容样本
·福建省2007年度第一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名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强
·2008年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强-中国校友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名单
·2008年具有小语种单独招生资格的25所院校
·59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名单及联系方式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