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3月26日电(杨可)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从2002年3月设立以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树立“以人为本、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与管理人才需求的实际,扩大办学规模,拓展职业培训和合作办学渠道。目前,学院的发展规模和办学质量已居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办学效益逐步显现。
“引进优化、培养提高”造就高质量师资队伍
据《汕头日报》报道, 5年来,学院办学环境大大改善、师资队伍大大加强。学院投资5000多万元加强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6万平方米的图书信息大楼,在建约1.4万平方米的6栋学生宿舍;先后建设了37个多媒体课室、10间语音室和30间计算机机房(约1700台计算机)和一批实训、实验室等教学设备设施,改善了学院的教学条件和办学环境。
为提高学院师资队伍总体的学历层次,建设一支素质优良、适合职业教育要求、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坚持“引进优化、培养提高”的方针,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每年学院的人才招聘小组奔赴广州、武汉、西安等地招聘人才,并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修,以提高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学院现有教职工665人,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由办学之初的7人增加到53人,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由60人增加到98人。5年来,学院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术氛围越来越浓。学院除了成立了学术委员会,筹建高职教育研究所,鼓励教职工编书出专著,进行科研学术活动外,每年还定期出版《汕头职业技术教育论坛》,举办经常性的学术讲座,组织立项院级、市级、省级课题研究。学院教职工在国内各级刊物共发表文章369篇,出版专著12部。“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工程研究”项目荣获第十一届“广东省教育管理科学吴汉良奖”三等奖;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高职衔接问题研究”通过省专家组结题验收和成果鉴定。
就业率高于全国同类院校当年平均水平
5年来,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逐步提高办学效益。创建以来,每年招生人数节节攀升,大专生由2002年录取的2121人,发展到2006年录取4107人。学院围绕培养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高起点,严要求,强技能,重实践,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制订和完善教学计划,建设合格课程,规范教学管理,严抓教学质量,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参加各项技能考试和比赛成绩喜人: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B级考试,历次通过率均比全省同类院校当次的平均通过率高出20多个百分点;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历次通过率均超过全省同类院校当次平均水平。
高就业率是汕职院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另一体现。5年来,一批批学子从这座大学的熔炉里开启人生金门,迈向事业的成功。由于办学目的明确,学生专业基础和技能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再加上学院就业指导服务措施得力,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较高水平:04届、05届、06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分别达到89.5%、93.8%和96.37%,均高于全国同类院校当年的平均水平。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综合竞争力也明显增强。
校园文化建设硕果累累
学院十分重视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在教职工中,通过加强政治学习,开展“崇教厚德,为人师表”主题教育活动和学习杨苗生老师先进事迹活动,促进了良好师德风范的树立,增强了教职工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在学生中,通过政治课、校园文化活动等载体和形式,加强对大中专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如广泛开展“立志、修身、博学、报国”、“弘扬民族精神,加强诚实守信教育”、“校园拒绝邪教”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四届社团节和九届师陶节开放日活动和各种主题辩论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和艺术成果展示等活动。
学院高度重视对家庭存在困难的师生的帮扶工作,大力建设具有丰富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和谐校园建设。2002年10月,学院成立了“助学爱心基金会”,几年来共筹集基金累计近41万元,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或家庭重大变故,患严重疾病的教师、学生或他们的亲人共194人。5年来,学院外语系团总支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称号;学院团委分别荣获“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团组织”称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