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校信息 - 高校资讯 - 正文
丽水学院:倾力打造服务地方的教育品牌
来源:丽水日报 2007-6-3 【字体:小 大】

  今年5月下旬,丽水市五金公司等9家莲都区企业,分别向丽水学院的9位资深教授、副教授和优秀硕士学历讲师颁发了“技术顾问聘书”。在为期一年的聘期内,这9位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教师将作为“技术服务特种兵”,协助企业制定相关规划、开展项目策划、参与企业管理,并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

  在丽水,无论是传统产业的改造,还是高科技产业的兴起,无论是寻常百姓的生活,还是工农业的生产,几乎处处都能让人感受到丽水学院服务地方的强大辐射力。尽管距“专升本”的成功不过短短三年,然而这所有着悠久历史积淀的“年轻”本科院校却以“校府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为切入点,在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地方需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区域发展培养适应人才等方面不断书写新的华章。作为丽水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丽水学院正在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全力打造“服务地方”的高校教育品牌。

  参与各级政府决策的“智囊团”

  “有了丽水学院的人才支持,遂昌今后的发展一定会更科学、更稳健。”在今年3月举行的丽水学院与遂昌县全面合作签约仪式上,遂昌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立新向丽水学院对遂昌发展的倾力支持表示了由衷的感谢。随着此次院县合作协议的正式签订,丽水学院与遂昌县的人才交流合作、乡镇建设规划人才培养工程、地方文化研究和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事实上,不仅在遂昌,丽水学院开展“校府合作”的“履历”几乎遍及我市各个领域——除了相继主持、参与《丽水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丽水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丽水市区地名总体规划》等各级发展规划研究制订工作,丽水学院还开展了《丽水市十五年经济发展趋势研究》、《丽水市区块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等一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软科学研究,

  “强化特色办学,增强创新能力和为地方服务的能力是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要落脚点,是地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丽水学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朱土兴教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更有效地立足地方开展科技服务,丽水学院专门建立了校内实习厂,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开办了美国UG公司授权的三维CAD浙西南培训中心和考证中心、浙西南数控中心,服务于丽水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与国家劳动部合作建立的分析工国家培训考证基地,目前也已培养出了400多名中、高级分析工。

  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先锋队”

  “丽水学院要想利用、发挥地域优势,就必须融入地方,通过多层次的服务,搭上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带动学校加速发展。”正如分管科研和地方服务工作的副校长李江波所说,在建设学校的特色学科方面,丽水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导向,构建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

  建设有特色的优势学科,首先应选择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学科。正是出于这样的办学理念,丽水学院围绕地方需求积极调整学科方向,在融入地方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学科亮点,同时也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不断获取学科资源。“把学科建设和地方产业需求相结合,不但能有效提高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形成一批产业化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据丽水学院科技处负责人张奇介绍,三年来,学校根据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加大对区域经济学科的培育;围绕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大对应用数学、机电工程、生物科学和化工学科的培育;立足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大对区域文化研究、旅游管理、工艺美术等特色学科的培育,与此同时,还通过发挥学科优势,与浙江三辰、东方工具和南京太空公司丽水生产基地建立了科技与人才的全面合作关系,与浙江纳爱斯公司、浙江有邦化工、丽水佳斯、浙江寿尔福等企业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合作开展项目科技开发,在丽水各地建立了50多个教学科研基地,从而把丽水学院的科研技术服务与地方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形成了合力共进的良性模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库”96%,这是丽水学院近六年来的毕业生就业率。

  可喜的数字背后,是丽水学院对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懈探索。据朱土兴介绍,丽水学院成功“升本”伊始,就把“为丽水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作为教学育人的根本导向,因为,“学校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整体适应情况,必须通过学生个体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来判定”。

  高质量的教学,是培养人才的根本保障。为此,丽水学院全面修订了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将课程的设置趋向多品种、小型化,并通过改造课程内容、积极实施弹性学分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学校还针对社会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建立了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着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在各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丽水学院独辟蹊径地采取了针对性很强的实践模式——化学专业多年来与知名化工企业共建样品剖析实验室、研发中心,合作开展各类专业性的研究和开发;体育专业长期保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活动在全省的优势,成为浙江省培养和选拔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运动队和运动员的主要基地;工艺美术专业充分利用当地特色产业丰富的艺术土壤,并将现代工艺设计理念和手段融入当地民间工艺传统产业的开发和设计中,为促进区域块状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谈及学校未来发展,朱土兴坦言:“我们必须谨记,我们学校的名字是‘丽水’,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事实上,也只有不断贴近地方、服务经济,丽水学院才能尽快办出特色、提高水平,为实现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记者 崔璀 通讯员 王锋 来源:《丽水日报》)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