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校信息 - 高校资讯 - 正文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允许学生自由转专业
来源:杭州网 2007-6-21 【字体:小 大】

  “你们专业有没有学生转走?有几个?”这句话近来成了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教师之间最常见的问候语,教师对学生转专业的关注程度也大大超过了以往。

  原来,今年浙工大之江学院首次推出“院内专业自主招生”制度:对就读专业不满意的任何一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都有重新选择申报其他专业的机会。根据新规定,教师们一下子要面

  临巨大的考验,学生的去留、人数与教师的收入、职称评定相挂钩,留不住学生的专业将被缩招,老师甚至可能“下课”,这在浙江省高校中还是首次尝试。

  学生转专业不再只讲兴趣

  高考时,很多学生对自己填报的专业并不了解,有的则被自己不太喜欢的专业录龋而尽管不少高校都有专业调整政策,但一般都仅限于学习成绩拔尖的小部分学生,专业的选择也有一定的限制。

  所以,浙工大之江学院的“院内专业自主招生”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了全院学生的关注。但事实上,报名情况并没有预先想象的那么火爆,看来在给足自由选择的条件下,学生转专业已经趋于理性。据悉,在今年浙工大之江学院的首次“院内专业自主招生”中,2006级提出转专业申请的学生共205人,有135人转专业成功,其中转入一志愿专业的学生有126人,转入二志愿的有9人。从专业调整的情况来看,转入学生数最多的5个专业依次为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建筑学、英语和工商管理。

  而在对有转专业意愿的234名学生做了调查后发现,有84.19%的学生想读与自己的个性、爱好相关的专业,有47.01%的学生考虑的是专业发展前景和今后的就业,还有24.79%的学生认为所选专业的学习氛围比较好。不难发现,大学生转专业不再唯“嗜好论”,而是权衡各方面因素,进行理性选择。

  教师生源与切身利益挂钩

  据了解,依照学校的新规定:转出学生数连续三年居高的专业,将被减少招生数,甚至暂停招生;各分院(系)经费、教师岗位津贴与学生人数直接挂钩;教师的职称晋升、岗级设定与所在专业学生人数多少相匹配。同时,教师职称晋升也将优先推荐有特色、学生人数多的专业教师。“当时很多老师都急了1该院王斐波老师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因为,我们教师的薪酬主要以课时量计算,这样学生的多少将直接影响收入的多少。如果以一个专业流失10人计算,那么原先2个班级60人就降为了50人,这样所有为这个专业上课老师的课酬都会减少一个点。以讲师为例,现在他每上一堂课就比原先少5.3元,每周以12个课时计算,课酬就减少63.6元,每月将减少254.4元。那么其他的诸如实习指导、毕业论文指导、业务经费等等相应都会下降,这样就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收入水平。而且,学生的‘流失’与否并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我们老师关心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成就感或是失落感,这才是关键所在。”

  学院充分调动双方积极性

  对于此项措施的初衷,院长计建炳表示,希望通过“院内专业自主招生”,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长效机制,以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以前,每个专业的学生人数都是学院‘打包定’的,教师更多的是考虑自身的成长与提高的问题。现在‘院内专业自主招生’的出台,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到院内,使得各个专业不得不在竞争中办出有特色的专业,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升学生就业层次,这样才能留住学生乃至吸引更多的学生愿意‘流入’;反之,学生的‘流出’导致教学工作量的减少,引起教师薪酬的不升反降、职称晋升受限、精神上的失落感等问题,最后不仅专业无法正常发展,甚至会出现被淘汰的后果。”

  观点部分老师有不同意见

  关于之江学院的这一大胆做法,部分老师也提出了疑义。浙江工业大学学工部部长曹仁清认为:“如果一味以学生的需求为前提,那么假设学生需求是盲目的情况下,又该怎么办呢?”

  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陈煜则表示:“让学生选喜欢的专业并打破原先的利益格局,这种尝试是可以肯定的,而且从国际、国内高校的发展来看也是趋势。需要提出的是,学校有些特色专业或国家人才紧缺的专业,可能在市场上就业并不景气,但是如果一味满足学生喜好,那么这将影响到国家的人才培养和供应。而且在专业的调整中,出现‘热’与‘冷’的情况,也会导致教学资源的不均衡,如果过‘热’,那么教学资源紧张甚至不足,就很有可能造成人才培养质量的滑坡,这与本意相背离了,而‘冷’专业,自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