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校信息 - 高校资讯 - 正文
敞开校门办大学--厦门理工学院产学研发展纪实
来源:光明日报 2007-7-21 【字体:小 大】

  本报记者 马跃华

  凭借强盛突出的科研攻关能力以及在机械工程、汽车制造等领域深厚的智力资源,厦门理工学院在日前召开的产学研现场会上与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顺利签约,成功实现了产学研对接。双方的紧密合作,将在学校和企业间建立资源、优势互补的平台,为进一步加快学校科研成果向现实产品转化打下坚实基础。 

  多年来,许多企业多次踏进厦门理工学院的门槛,与院方共议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作为厦门市唯一一所市属本科院校的厦门理工学院,多年来敞开校门办大学,把产学研结合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着学校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 

  构筑研发平台 

  “复杂模具找模具中心,要人才找理工学院。”这已经成为厦门以及周边众多制造企业的共识。1997年,厦门理工学院就成立了“模具CAD/CAE/CAM中心”。作为探讨产学研道路的一个实践基地,模具中心近几年来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厦门乃至闽东南地区形成了区域优势。 

  把平台搭好了,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多年来,厦门理工学院从内涵建设抓起,扎扎实实打好根基,大手笔地搭建平台,吸引企业眼球,进一步推动学院产学研工作的开展。学院现设有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环境研究所、建筑设计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多个专业研究机构。 

  有了一定的基础,厦门理工学院又开始谋划更大的发展平台。去年,总投资一亿元的厦门理工学院工程学科集约研发平台建设全面启动,预计用三年建成。以项目带动战略建成四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效精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电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物流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后的“平台”将填补厦门市乃至福建省在相关学科制造工程技术研究方面的空白,科研开发能力力争在一些项目上达到国内一流,大部分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目前,洽谈过的项目已达100多项,涉及多种单位、多种学科、多种合作模式等。 

  握住科研命脉 

  “校外专家加盟及中心拓展落户理工学院,对学院引进高层次的科研团队、高水平的教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升应用成果的产业化转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谈到校外专家的加盟,厦门理工学院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今年1月,学院举行了“厦门理工学院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和“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厦门分中心”的成立仪式,并聘任了校外的专家为所长。 

  一路走来,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搞科研的思路,在厦门理工学院是越来越清晰。 

  搞研究,需要过硬的技术,关键在人。为大力引进人才,增添发展活力,厦门理工学院制订实施了《海外留学人员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暂行办法》、《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规定》,并采用“柔性聘任”的灵活用人方式,即人事关系不在学院,他们只需在一年中固定几个时间段来工作即可。去年,厦门理工学院以终身教授的名义聘请了环境科学领域的著名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国和。不久前,学院又迎来了两位名师的加盟,“长江学者”曾光明教授和“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李义天教授被聘为学院的客座教授。 

  从厦门理工学院《2006—2010年建设与规划》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学院引进人才的决心:“到2010年,专任教师队伍总量扩大至800名,其中硕博士占75%以上,高级职称占40%以上,柔性聘用达到15%,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占20%。” 

  跟贴企业需求 

  2005年11月,厦门理工学院与台湾大宇、西基、迦博等知名软件企业加强产学研结合、联合组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6月,厦门理工学院与厦新塑胶工业有限公司、华幼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签约。 

  厦门理工学院在做好内涵建设的同时,还不断拓展外延,通过点面结合、开拓创新有效推进了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近年来,厦门理工学院除深入行业、企业,通过走访、调研等方式对行业、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企业所需外,还主动邀请企业到学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不久前,来自厦门机械、电子、自动化等行业的11名企业代表与厦门理工学院科技处、教务处领导,现代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效精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以及电子系、计算机系、建工系、环工系等各教学系的20余名教师参加了学院举办的学术沙龙。通过这座桥梁,厦门理工学院的教师帮助企业解决了棘手的技术难题,而企业也乐于接受学院的师生参与科技研发、参与生产实践,这为理工学院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撑。 

  尝到甜头的厦门理工学院决心在产学研路上更快更好地走下去。院长黄红武对记者说,今后期望能与政府和企业共同组建起更加长期、系统、紧密合作的产学研联盟,重点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厦门市“十一五”战略规划所确立的汽车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物流管理等重点产业的发展需求上下工夫,努力使学校的科技创新尽快融入地区建设的主战场,与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实现联合,优势互补、互惠共赢、长期合作、共同发展。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