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校信息 - 高校资讯 - 正文
贵州大学: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机制
来源:新华网 2007-8-1 【字体:小 大】

  贵州大学针对当代大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机制,不仅将工作重点放在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上,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问题预警和自我疏导能力,使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大大增强。 

  据了解,自2005年10月启动新机制至2006年底,全校已有14名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被及时发现并成功干预,其中2人转介到专业医院治疗,没有发生一起学生自杀事件。而在此之前,每年均有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轻生。 

  大学生心理问题令人忧 

  现在的贵州大学由原贵州大学、贵州农学院、贵州工学院等多所高校于2004年合并而成,点多面广,全校4万多名学生分布在市内6个校区。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该校也有学生因心理困扰而自杀。 

  贵州大学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王颖华介绍说,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症、焦虑症,部分人还存在敌对情绪。而且,大学生心理问题有着明显的阶段性。一年级集中表现为对新生活的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问题;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 

  现有心理辅导师资力量难担重任 

  贵州大学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王颖华说,按照要求,高校每3000名至4000名大学生就应配备一名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很多高校的实际情况与此差距较大。而贵州大学4万余名学生分布在市内6个校区,仅凭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和各院系心理辅导员开展工作,难度可想可知。 

  受传统心理影响,部分大学生对心理问题讳疾忌医,往往将其等同于精神疾病,心理健康意识淡漠,即使意识到了也极力掩饰,事发前难以发现其征兆,加之专职的心理素质教育教师数量远远不够,一般教师又难以识别,校方很难真正发挥危机预防和干预作用。 

  与此同时,很多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长期缺失,严重忽视了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建立学生心理异常的早期识别和疏导机制 

  针对过去学校开展的心理咨询比较单一且流于形式的状况,贵州大学建立了学生心理异常的早期识别和疏导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问题预警和自我疏导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一、建立预警机制:班级心理"侦察员"及时探测异常状况 

  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王颖华说,全校学生多达数万名,只有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到班级中去,才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校方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指导下,从2005年10月起,贵州大学1213个班共设立了1567名班级心理委员,各班级一至二名,上岗前均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这些心理委员与同学朝夕相处,就象"雷达"一样,一旦发现有人心理、情绪异常,及时上报院系心理辅导员或中心。中心便会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外围鉴别,视情况需要再进行约谈疏导,心理问题严重者则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06级一名新生从第二学期开始,经常在宿舍里说活着没意思,课也不去上,不时自称为"将死之人"。他的言行引起了班上心理委员的重视并上报。中心和辅导员经多方观察和了解,初步判断这名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经过了解,这名学生有过心理疾病史,此次属于病情复发,且自杀意志坚决,并计划好了自杀方式和时间。于是,中心及时对他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目前已消除其轻生念头,学习基本恢复正常。 

  一些心理辅导员认为,有没有心理委员大不一样,他们接受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后,知道了同学中哪些行为可能是因为心理困扰引起的,对一些苗头性问题不再司空见惯了。更重要的是,心理委员还要从自己做起,带动和组织全班同学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 

  二、建立自我疏导机制:朋辈互助配对交友疏通心结 

  今年初,该校动物科学学院率先在全校成立"学生朋辈交流互助中心",中心委员由30名各班心理委员、学生会干部以及心理志愿者组成,以"开心互助,健康成长"为宗旨,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同学。 

  在学生自我组织和设计下,中心每周五晚上开展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内容包括个人成长游戏、人际沟通游戏、团队凝聚力游戏等。需要辅导的班级向中心提出申请后,班级心理委员和中心工作人员一起,或针对班上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或针对几个同学的弱点,精心设计游戏、小品等场景,让当事人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帮助。 

  在活动中,主持人有意识地把场景"主角"安排给有类似行为的同学。每个场景表演完后,表演者要轮流发言,谈自已受到的启发;其他同学自由发言,谈观后感悟;最后由主持人点评。班级心理委员王慧告诉记者,在团体辅导中,主持人要不露痕迹地把机会多给一些沉默寡言、内向、害怕交流的同学,鼓励她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以此融入集体。对于一些渴望被重视的同学,则可以设计一些节目,让其参与展示才艺。 

  同时,中心还发起了"交一个朋辈心灵互助伙伴"活动,即由班级心理委员帮助本班同学在本学院交一个知心朋友,相互帮助和谈心,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或情绪低落时,其实最需要的不过是一个倾诉对象,只要把心中的苦闷说出来就好多了。计算机学院04级学生张波说,朋辈心灵互助消除了"医患"关系,相互间可以深度表达,心里有什么不痛快吐出来就释然了。 

  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机制:网上"心灵驿站"反省自心 

  尽管心理健康意识不断深入人心,但总会有一些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误解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除,羞于启齿,不敢正视自己的困扰,往往难以自拔。 

  2006年3月,学校特别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心灵驿站",对全校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服务。网站设置了心闻专栏、心理百科、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室、心情故事、心理瑜珈等栏目,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在网站开设后短短一年中,访问量已达到6.3万人次,总浏览量达21.2万人次,在全校数十家"老牌"网站中脱颖而出,点击率进入前四位,并被成都大学等省内外多家高校同类网站友情链接。 

  据了解,大部分同学都上网去做过心理测试,看看自己有什么心理问题,同时也学到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了。大家心情烦闷时,也会去看看心情故事,了解同龄人在成长中遇到的困扰,并借鉴别人的排解办法。 

  学校每年还要求各学院每个同学上"心灵驿站",读一篇心理类文章,写一篇《我的一次心灵成长日记》,内容要求与个人心灵成长有关,并由组委会评选出优秀稿件在中心网站贴出展示。目的在于发动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帮助其获得心理知识,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试。 

  "心灵驿站"已成为学生心理咨询的重要渠道,至今已有413人次学生进行过咨询。对于一些隐私类问题,学生还可以通过"给版主的悄悄话"留言。王颖华介绍说,健康咨询中心对这些问题十分慎重,均要由中心负责人把关签字才能上网答复。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