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经历成长断乳期 |
|
来源:台海网 2009-9-18 11:32:43 【字体:小 大】 |
9月的凤凰花迎来了又一批怀揣新奇与希望的大学新生。离开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亲朋,到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学习和生活,由于地域文化、生活环境的差异,大一新生们的心理将面临哪些挑战?第一次出远门、大多没有集体生活经历,他们要如何适应大学新生活?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几位大一新生和过来人,且听听他们正面临或曾面临怎样的困扰,并希望以此帮助更多的大一新生度过无所适从的成长“断乳期”。 新生素描 想家想得睡不着觉 玮琦(厦大嘉庚学院电子工程系2009级新生):我来自遥远的黑龙江,第一次,跟爸妈离得这么远。这次来学校报到,爸妈坚持要送我,我知道,他们是不放心让女儿一个人走这么远。到学校的那天,我们都很兴奋,虽然离厦门远了一点,但交通还是挺方便的,学校也很漂亮,爸妈看似挺满意。 报到那天,他们一直陪着我,一起注册、一起添置生活用品。妈妈一边挑物件,一边叮嘱我哪些东西是必需的,哪些不用买。我紧跟在她的身后,虽然新奇、兴奋占据了大半心思,但一想到过不了多久爸妈就要离开、我就要一个人在这里生活4年,心里不免有点伤感。 安顿好一切后,我就住进了学校,而爸妈回到厦门我们之前住的酒店。我以为他们走时会告诉我,可是他们却是悄悄地走了,直到到了哈尔滨,我才知道。接到妈妈电话的那一刻,我声音颤抖了,我也听到妈妈的话语里带着哭腔。 “今后的一切都要自己去面对”,虽然明白这话,但一开始心里总是难以割舍的。为了学会独立,我曾在假期里一个人外出旅游,可却不能真切体会到与父母分别的感受。这一次是真的,真的只有我一个人了……爸妈走后那天晚上,我没能睡着。后面几天里,心情也不太好。尤其到了晚上,一切都安静下来后,家里的摆设、原来的同学、跟爸妈在一起的场景……一一浮现在了眼前,它们是那么清晰,想着想着眼泪就止不住流了下来,想家想得觉也睡不着。 孤独感无助感袭来 敏慧(厦大中文系2009级新生):自小在农村生活的我,这是第一次出远门。下火车后,眼前的高楼大厦、攒动人流,让我突然有一丝害怕:这里一定是人才济济,我是这么渺小,要怎么才能在这里立足……农村出来的孩子总是想通过某些方式摆脱贫困的,我也不例外。 在我们家,作为女儿的我得到了爸妈更多的疼爱。爸爸坚持要送我到学校才放心。13日下午,爸爸乘火车回家了。那天中午,早早地,我就跟爸爸到了火车站,买好东西后,父女俩坐在候车厅里闲聊。我们聊了很多,包括我的大学学习计划、喜欢的专业。爸爸是很信任我的,他不担心我的学习。在他眼里,我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要照顾好自己”、“别感冒了”、“记得添置衣服”……这些话犹在耳畔。 舍不得爸爸离开,想着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看不到家人,眼泪就不争气了。火车开动了,我却猛然恐惧起来:在这里没有一个认识的,我该怎么办?孤独感、无助感随之袭来。 小竺(集大大三学生):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爸妈的文化水平不高,关于学习、升学,他们懂得不多,因此,从小就让我自己做决定。在我就读的中小学里,我的成绩总是很靠前的,老师同学都很喜欢我,自己也蛮自信。 大一到校报到后,开始觉得很新奇,想了很多未来的计划,但当“看起来家庭条件不错”的新同学从眼前走过时,曾经自信的我却突然不知道该如何去跟他们打招呼。往后的一段日子里,我感到很孤独,不懂如何跟新同学交朋友。 高手如林有些迷失 阿曼(2009级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已经好多天了,虽然环境、同学都是新的,但在生活上我还是适应得挺快的。可是,心里却总有种不如意的感觉。我觉得在这个偌大的校园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以前,我在中学里很出色,是班上数一数二的 “牛人”,深受老师器重,自信心很强。关于在大学里要怎么充分表现、更好发展,假期里我想了好多,憧憬着进校后就能跟老师同学熟悉起来,成为班上的核心人物。但是进校后,我发现和周围同学比起来,自己的分数并不高;而口才、能力比我好的同学也大有人在。身边优秀的人太多,自己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处处领先。 因为学习好、工作做得好,从小到大我的性格都很开朗。但是现在,我发现自己原来只是只井底之蛙,以前是自信到了自负,其实在这个校园里自己是非常普通、非常渺小的一分子。意识到这点后,我变得沉默了许多,面对班干部竞选不敢上台。我甚至不太敢跟同学交朋友,同宿舍的同学虽然都很友好,但是我好像总感觉和她们很疏远,有心事也只是找原来同学聊。 对专业我不太了解 小哲(厦大嘉庚学院2009级新生):我将要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但是家里人却一直希望我学法律或者金融。带着他们的希望我进了大学。其实仔细想来,我自己也不知道喜欢什么专业,不知道是否该按他们希望的那样——— 通过努力转专业。 现在还没有上课,所以对计算机专业我也不是很了解,我只知道它肯定不是平时玩电脑那么简单的。因此,要怎么学好这个专业,我现在也没有计划。对于今后的方向,我是真的挺迷茫,感觉自己像是黑夜里漂浮在茫茫大海的一艘船,想要找出路却看不到一点光亮,不懂该往哪里走。 琪山(厦大历史系2009级新生):我来自甘肃一个很偏僻的小山村,承载着整个家族的期望来到了厦门。踏上厦门土地的那一刻,我看到了繁华都市跟老家的巨大差距。一直以来都想干出一番大事业的我,更坚定了这个信念,一定要出人头地。 但是我的专业却不令家人满意,很多人告诉我说这个专业将来毕业后挣不到钱,前途不大。农村里出来的我想法很简单的,就是好好学习,尽快工作挣钱帮家里解决困难。虽然是被调剂的,但到目前为止,我仍比较满意,因为自己挺感兴趣。入学以来我一直在想,这个专业的出路在哪里、我要怎样才能达成心愿。 老生常谈 独立是大学的第一门功课 晓昕 (厦门大学2008级学生):刚进大一,大多数同学可能会感到一片迷茫。陌生的世界、不同的人,有时的确让人无所适从。但当你无助迷茫的时候,请记住“学习”,它不会让你后悔。大学的学习更加自主,就像是自助餐,同样的“菜”,看个人的“胃口”而定。很多专业知识不能光靠死记硬背,要敢于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我们还有一个宝库——— 图书馆。图书馆是一个好地方,没事常去看看,你会学会像哲学家那样思考社会和人生,会感受到古今中外优秀小说所带给你的那种人生智慧,会体验到大师们对于历史的各种思考。 生活上,我们会碰到一些琐事,如洗衣服、打开水等。这些事没人会像父母那样无私地帮助你,因此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独立,学会慢慢打点自己的生活。独立是我们上大学后必须要学会的一门课程,不仅仅是生活,学习、为人处世亦要如此。 宿舍是大学生活的一个最小但也最重要的集体,因此跟室友和睦相处是十分必要的。面对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我们要学会包容、大度。和不同的人交流,会收获很多不同的东西。对待大学的人际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应对方法,但切记要学会包容。 进入大学,很多人都想要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干部、社团等都是很好的锻炼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大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建议学弟学妹们在选择时多思考,切忌贪多,要量力而行,多想想你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学到了什么。 教师提醒 悦纳自己包容他人坦诚相待 黄佳佳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团委副书记) 进入大学后,不少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目标没有以前那么明确,有的甚至不知道今后的方向、很迷茫。清晰认识自己十分重要。同学们要认真剖析自己,了解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但是并不因此而瞧不起别人或是轻视自己。进入大学是一切的开始而并非结束,弄明白自己“是什么样子”和“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大学里的学习完全也必须靠自己。从选课、预习、听课、复习,不会再有老师耳提面命,不会再有家长寸步不离,同样的课堂、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图书馆摆在每一个人面前,努力的程度不同,收获也大相径庭。尽早为自己的大学四年做一个学业规划,多向专业老师请教,多到图书馆接触广阔的知识资源,是许多优秀学生的成功经验。 大学里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家庭背景,因此,在互相交往时往往容易遭遇种种障碍。但真诚的态度和主动的沟通却能让自己坦然,也能让他人愉快,所以,学会悦纳、包容和坦诚是必要的。如果从进入大学开始就能学会以平和、宽容的态度对待身边与自己不一样的人和事,那么它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 大学里可干的事儿很多,每一件似乎都很有意义但又很花费时间。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必须学会舍弃和选择。将自己必须进行的专业学习和打算参加的社团活动、社会工作和其他兴趣爱好列出清单,根据个人的时间合理安排,才不会顾此失彼或疲于应付。同时,一定要记住,每天为自己留出必要的体育锻炼时间。 学堂记者 明小莉 实习生 郗鑫/文 张向阳/图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