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高校毕业生到招聘会现场找工作。(资料图片)◆记者 文波 摄
纵观珠三角区域,基本每个城市都建有综合性本科大学。广州自不必细说,深圳有深圳大学,并已完成南方科技大学的筹建,东莞有东莞理工学院,惠州有
惠州学院,佛山有佛山科技学院,江门有
五邑大学,珠海同样高校林立。而中山的高校数量和质量都稍显欠缺。对此,政协委员周勤玲准备提交《筹建中山综合性本科性大学,打造高等教育深海领舰》提案,建议市委和市政府将这项工作作为下一个5年计划的重点。
中山有足够资源办综合性大学
尽管中山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周勤玲认为,相比基础教育仍然有待加快发展步伐。“中山市2009年本科入学人数为6075人,这些生源为建立综合性大学提供了资源。按照国内大学的招生比例,本地生源与外地生源一般为1:1,中山市完全有建立综合性本科院校的必要性。”
另外,中山市现有的2所独立院校,3所职业院校,为中山市科学发展、经济转型、市民素质提高、人文环境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为建设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创造了人文环境。
周勤玲还指出,中山要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结合,吸引高层次人才,也有必要建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前不久,中山市邀请众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海归为本地发展把脉时,他们曾指出,中山的高校无法支撑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科研热情,无法为他们提供较为宽松、舒适的平台。高等教育特别是综合型大学的建立,可以提升中山市的软实力,为本地高校驶向国际教育深水港提供方向。”
可取名中山科技学院
综合性本科大学该如何建,周勤玲在提案中指出,应跳跃式发展,采取外引、内建相结合等一系列机制和措施,比如借鉴南方科技大学筹建模式,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可以市委市政府和教育局为支撑,以全市教育为依托,申请一个全新的大学,可以取名为广东工业学院或中山科技学院;或者以中山几所高校为基础,联合建立一所综合型大学。
“ 综合性大学与中山现在的高校形成互补优势而不是竞争态势,这所大学强调的是满足广大市民和外地生源高学历、高水平、多学科、全方位发展的需求,其他院校是进行专业化、职业化的教育。教师的引进、校级领导的遴选,都应从高起点、超常规发展的思路出发来进行确定。”周勤玲建议将这所大学的筹建纳入市委和市政府下一个5年计划的工作重点,通过中山市的法规和相关制度确立,从体制上保障综合型大学筹建的顺利开展。
部门回应:暂不适宜新建综合性大学
“中山面积不大,已经有五所大学,包括中山广播电视大学,已经有6所大学了,个人认为中山暂时没必要新建综合性大学。” 我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已有万人规模,中山市职业技术学院和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都有8000人规模,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也会发展过万规模,这些高校培养的人才以及部分外来人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除此以外,该负责人还表示,中山目前暂无足够的财力去建一所综合性本科学府。“汕头大学已投入了20亿元,但办的效果并不理想。”该负责人说,这样一笔大的投资必须考虑其投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综合多种因素来分析,中山暂不适宜兴建综合性本科大学。
市民声音:自我培养PK 拿来主义
医务工作者陈楚玲认为,中山很有必要再建一所新的综合性高校。“中山目前虽有几所高校,但培养人才的层次整体不高。与其在其他城市招聘人才,不如自己再办一所高层次的综合性大学,保证本地重点人才的供给。”陈楚玲还认为,外地学生如果在中山读书四年,对中山也会有较深的感情和了解,招聘这样的人才稳定性更强。
相对于陈楚玲,公务员黄先生持有不同意见。“中山只是一个中小规模城市,是否再建一所综合性大学有待商榷。中山地处珠三角地区,交通和信息比较发达,而且周边的城市群拥有很多著名高校,每年有大量的优秀毕业生需要就业,如果能够合理招聘,足够中山本地的人才需求。”黄先生认为,在吸纳人才方面,应该采取“拿来主义”,周边那么多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可以直接吸收,本地又不用投资建高校,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