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校信息 - 高校资讯 - 正文
教育部高校就业率指标无助于大学生就业
来源:华夏时报 2005-5-30 11:09:27 【字体:小 大】

 

    教育部有关人士在“2005关注中国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上指出,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要达到73%以上,即不低于去年水平。这多少让人怀疑,就业率多高是可以想达到就能达到的么?就业率高就表明了大学生就业人数多么?显然都不是。

  指标管理,本来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已经有太多事例证明它的危害性。大学生毕业,从“包分配”走向“双向选择”,本身就说明了教育行政部门无法决定本应由市场调节的就业。如今,教育行政部门重新绕过市场,对高校做出就业率的指标要求,使之成为一种预设的行政指令,其正确性值得商榷。在就业市场中,高校是“卖方”不是“买方”,无权决定就业率高低,对就业率数字高低也不负有完全责任,以高就业率要求高校,根本就是不着边际。

  同时,高就业率的要求,对于不能完成指标、并且想用高就业率做招牌扩大招生的高校而言,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诱惑,会使它产生造假的冲动。在就业率上做手脚,以前不是没有过先例。比如,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同时也签一份就业协议,这样一个人贡献两个就业名额,或者说服学生签下学生本人并不满意的协议,或者以不签就业协议就将学生档案和户口退回原籍为压力,强迫学生签约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虚假数字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和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勉强应对。

  即使教育行政部门“指标有理”,我们来考察一下它能够实现的可能性。

  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280万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338万人,与去年相比增加了58万人,大约增加了21%。如果保持和去年同样高的就业率,就意味着今年大学生就业率要比去年增加21%还多。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我国的经济增长目标和速度比没有大幅度提高,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包括高校在内的任何部门的就业率都不可能一枝独秀。

  因此,无论从指标的合理性,还是从指标的可行性和可能性来看,就业率指标无助于就业,教育行政部门的作为,更多地应该体现在高校扩招步伐的延缓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上。(任孟山)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