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泰国诗琳通公主殿下接见了江苏新天地氨基酸肥料有限公司代表团,该公司通过转让南京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与肥料系最新的研究成果,将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研制和生产出高质量的有机肥料和微生物有机肥料产品,该产品在泰国进行了大面积试验示范,获得了显著的作物增产和土壤改良的效果。泰国诗琳通公主殿下考察田间试验结果后要求接见肥料生产商和技术发明人,还亲自大力推荐该肥料产品在泰国使用。预计这一行动将会使中国有机肥料产业发展到达一个新起点,同时能使中国固体有机废弃物高附加值资源化进程落到实处,也能使类似太湖等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大大消减,甚至得到有效控制。
该项技术是在农业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948项目)、国家科技部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重大产业化项目和江苏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的支持下,以沈其荣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南京农业大学有机肥研究团队先后分离获得快速堆肥微生物菌种、拮抗土传病害的微生物菌种、高效分泌蛋白酶的微生物菌种、低温促生微生物菌种、解磷微生物菌种等200余株,通过在宜兴建立的产学研基地(江苏省生物肥料工程中心)进行液体发酵生产,形成了江苏最大的农业微生物生产发酵基地,同时在常熟建立了全国最大的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肥料)利用的产学研基地,通过两个基地的衔接与联合,已建成了利用固体有机废弃物生产微生物有机肥和有机高氮肥和有机无机复合肥产学研联盟,为中国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研究与开发创造了平台。
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们研制生产出(氨基酸)有机无机复合肥料以及“堆肥茶”液体肥料,在所有植物上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已在水稻、蔬菜、瓜果(江苏、浙江、安徽),烟草(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福建、广州),棉花(新疆),大豆(东北三省),热带作物(泰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20多种作物和30多个地区和国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与推广,与纯化肥处理相比增产率30%-50%,与不施肥处理比增产率100%-150%。
将小部分氨基酸肥料和大部分有机堆肥一起接种拮抗土传病害的微生物菌种,通过二次固体发酵,生产的微生物有机肥料能够显著克服土壤连作病害,在江苏、浙江、安徽、新疆、泰国等地区和国家的黄瓜、西瓜、棉花、烟草、蓖麻等多种作物上施用后防治枯萎病的效果十分显著,防治率达到90%以上,解决了经济作物连作土传枯萎病(连作作物的“癌症”)的关键问题,为我国经济作物产业化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上述技术和产品的问世,填补了国内外农用氨基酸微生物制取技术的空白和克服土传病害的微生物有机肥料的空白,也给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创造了市场驱动力,更使我国环境中的固体有机废弃物的去向找到了出路,有望通过这些途径,来显著、有效地防止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和发展。
据估算,目前整个太湖流域每年约有4000万吨的有机肥原料被白白浪费掉,同时也造成了太湖的富营养化。如果把这些有机污染物从源头控制住,充分利用起来,不仅可以减轻太湖污染,还能制造出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和活性以及提高作物品质的有机肥料产品。如果把4000万吨有机废弃物折算成干物重约有1500万吨,其中含氮30万吨,磷(P2O5)40万吨,还有钾和其他为量元素,如果全部做成商品肥料施入土壤,就相当于100万吨左右的养分(肥料),是江苏省每年化学养分投入的20-30%,这一巨大养分资源目前尚未利用或者说只利用了很少一部分。政府应该给予优惠政策来扶持有机肥企业,如有机肥产品免交产品增值税、有机肥企业享受低价水电、有机肥产品运输享受化肥运输的同等优惠等等,使这些企业有利可图,提高这些企业从事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积极性,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体富营养化问题。